导航 : 首页 山东 青岛 城阳区 青岛新天地

青岛新天地介绍

青岛新天地位于城区核心区中心,往北依次有文化广场、人民广场、区政府、莱阳农学院;往南有世纪公园、空港核心区。共分四部分:青岛新天地景观长廊、中央休闲商务区、国际商务文化区、生活天地居住区。 景观长廊是青岛新天地的一期工程,贯穿青岛新天地中心,与两侧的二期建设相互联系,有机契合。 青岛新天地一期工程景观长廊北起人民广场,南至世纪公园,全长1.6公里,宽80米,占地16.8万平方米(245亩),其中绿化面积约9万平方米。2005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该设计方案以儒家经典《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中国古代著作的思想精髓作为主线,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将其演变为景观形态,赋予中轴线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个景观区域 。 ——诗区 诗,生命之象征。 诗区的主题园区名为“自然园”,其景观设计以《诗经》为本源,注重造型之秀,更讲求意境之美。在植物的选择和景观营造方面,更注重体现诗意,园区中间有一处小型喷泉,由一条蜿蜒的水渠与不远处的水池相连,使花与水完美融和,展现出似流水般源源不断的生命气息 。 诗区主体建筑为诗情百花厅,建筑面积为1212m2。 ——书区 书,哲学及社会结构之象征。 书区的主题园区名为“知识园”。书区的创意源于纪录中国社会历史的古代经典—《书经》,在植物造景方面,选择竹子作为园区的主要植物,着意营造一种风致典雅的艺术氛围。层叠罗列的书册雕塑错落有致的安排在园区内,体现知识赋予的无穷力量。 书区的主体建筑为书园厅,建筑面积为616m2。 ——礼区 礼,仪式与典礼之象征。 礼区的主题园区名为“生命园”。礼仪和秩序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植物群落的排列和组合来表现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通过大小不一的植物来展现人的生命历程。这里具有较大空阔区域,为人们举行节日庆典活动提供了场所,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礼区的主体建筑为礼仪厅,建筑面积为1477m2。 ——乐区 乐,音乐及娱乐之象征。 乐区的主题园区名为“和谐园”。该区通过建筑和植物来透露音乐带来的讯号。高低错落的植物表达不同的音阶,编钟形态的售货亭、莫扎特凉亭和竖琴等雕塑,无不传递着音乐的信息。 乐区内有两大主体建筑,分别是位于两端的南北音乐厅,建筑面积分别为870m2和673m2。中间有一个音乐嘉年华广场,在这里举办各种音乐会。 ——易区 易,变化之象征。 易区的主题园区名为“季节园”。《易》之精髓在于生生不息的变化,所以整个园区通过植物、灯光、环境的不断变化来展现一个自然间形态不一但又相互联系的平衡空间。主题园区中间是占地5000m2的下沉式广场,广场中央为莲花座水托金属球;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露天表演广场,是夏季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易区两大标志性门楼分立于崇阳路两侧,面积同为488m2,该区域两座主体建筑分别是“坎水花厅”和“离火花厅”,建筑面积同为1040m2。 ——春秋区 春秋,历史之象征 春秋区的主题园名为“城阳园”。广场中心建设了一处喷泉,增加了整个园区的灵气。围绕广场中心周边将建设博物馆、档案馆、科学文化中心和影剧院等,以记录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这也将成为展现城阳人民历史文化特色的舞台。 ——廊桥 通过廊桥将被城市干道隔开的三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主要满足三方面的功能。第一、从使用角度看,廊桥为游人提供步行观景之用,为游人提供桥上桥下两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廊桥还将与二期工程连接,使一、二期工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第二,从景观角度看,廊桥本身已经成为青岛新天地的一大景观。第三,将来还可以在此举办各种展览,使廊桥成为一条文化长廊。 惜福镇景区

城阳区周边景点

女姑山
女姑山

海拔59.2米,面积0.5平方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建帝王选为全国少有的几处"明堂"之一。"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据传汉武帝下塌... [全部]

青云宫
青云宫

青云宫又名龙王庙、龙母庙,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红岛街道高家村西南山项上,面临大海,从岭密林环绕其周,景物宜人。据史料记载:青云宫建于宋代末年,曾有元代碑志,上镌"宋朝青云宫道长、东华少君、钟... [全部]

石桥庙
石桥庙

曾名玉皇阁,清末明初易名"大通宫",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阳街道城子村东的墨水河北岸。周围风光秀丽,绿坪如茵,如诗如画,相映成辉。其所处的位置,东有墨水河,西有古道,南有朱雀,北有马山,符合... [全部]

玉蕊楼
玉蕊楼

是明末即墨进士黄宗昌罢官归乡后建的一座石头小楼,在这座小楼上他编写了著名的《崂山志》。在玉蕊楼附近的邋遢石,相传为张三丰修道成仙的地方。 康成书院 [全部]

康成书院
康成书院

位于铁骑山东麓书院村,为东汉经学家郑玄(郑康成)始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重建。书院坐北南向,房3间,约50平方米,重梁起架,出檐,檐下四圆木柱撑顶,木门窗平开,其时为著名人文景观。清初即墨...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