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故里介绍
诗人的故里,位于江西九江星子避暑胜地庐山的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住户都姓陶,是诗人的后裔。据史书记载,诗人的故居原住玉京山下,第三年,他在诗中所描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住宅,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后来诗人就移居栗里村。这个村子就是栗里。可能也就是他在《移居》诗中所说的"南村"。 山环水绕,一千五百多年前使诗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依然如故。村前一条清泉,从一座小石桥下缓缓流过。这座小石桥,据说便是诗人当年"带月荷锄归"走过的"清风桥",亦名"柴桑桥"。桥畔大树下,斜倚着一块青石,上刻"柴桑桥"三字。 顺着清清的流泉,依山势南行至一水池。池间巨石上,刻有"醉仙濯缨之池"字样,人们便叫它"濯缨池"。相传诗人当年在劳动之余,常在此中涤锄洗帽。离池不远处,有一巨石赫然横卧在山旁的溪漳中。这便是当年诗人醉后高卧的地方,人称"醉石"。 登上这块高约三米的巨石。平滑的石面稍倾如台,可容十人,上刻"归去来馆"四个大字。据《南史》记载:"先生弃官归,时往为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酒痕焉。"这近乎民间传说。我们细观石上,除了长年因风雨剥蚀而留下的斑痕以外,什么"耳迹"、"酒痕"都无可辨识。石上倒可清晰读出明人留下的一首《题醉石》的刻诗: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石上醉痕在,山高风月清。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 陶渊明嗜酒,饮酒是他诗中常常吟咏的一个主题。他曾写有《饮酒》二十首,其中的第五首是最脍炙人口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生动的描写了乡居自然环境的清幽、生活的闲适和心境的旷达。最后两句话,此情此景,想说出其中的真意,却忘记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一种醉后陶然自乐、忘我返真的心绪跃然纸上。由于时代的局限,诗人对于当时-势力的抗争,除写诗明志外,一般只能表现在隐居归田、以酒自醉上。 离开陶村时,驱车在环山公路上西行约二十分钟,便来到绵羊山下拜谒陶渊明墓。在山坡的树丛间寻找陶墓颇费了一些周折,后来在守林人的指引下终于来到了诗人眠之地。 墓高踞在一个朝阳的高冈上,四角各植一株枝叶繁茂的古松。墓碑上刻有"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碑额上是"清风高节"四个大字。碑左侧是墓志及《五柳先生传》刻文,右侧是《归去来辞》刻文。这两篇文章都是诗人传世的名篇。碑立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我们在墓前伫立良久,我不禁默诵起诗人写于逝世那年(公元427年)的《挽歌诗》来。共三首,其第三首是: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荛。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里背靠高耸入云的汉阳峰,面临浩瀚的鄱阳湖,远离市嚣,林静谷幽,正是诗人安息长眠的好地方。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圩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仍的东晋末年,从二十九岁起,曾离家十三年,作过祭酒、参军、县令等小官。 四十一岁时,在彭泽令任上,终因不原"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返里,躬耕田园,直至去世。 陶渊明历来被文学史家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杰出的田园诗人"。《归园田居》是他归隐后第二年所写的代表作,共五首,上述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抛弃恶浊的仕宦生活,投身乡里大自然怀抱的那种喜出望外、怡然自得的心情。 天合谷
星子县周边景点
-
庐山步红温泉
庐山步红温泉大酒店坐落于星子县温泉镇,本酒店是按四星的标准规划的,占地30余亩,地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庐山风景区内,南临鄱阳湖,北往九江,西临昌九高速,京九铁路德安站,南去南昌,105国道经门... [全部]
-
古南康城
地处鄱阳湖西岸,庐山南麓。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邻永修县,西连九江、德安两县,北接庐山。南宋淳枯年间(1241—1252年),开始筑土城,东有仓步、汇泽二门;南则临津、彭蠡、福星三门;西为建昌门;北... [全部]
-
陶渊明故里
诗人的故里,位于江西九江星子避暑胜地庐山的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住户都姓陶,是诗人的后裔。据史书记载,诗人的故居原住玉京山下,第三年,他在诗中所描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住宅...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