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古戏台介绍
祁门古戏台,在中国戏曲舞台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个时期遗存的11座古戏台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及实物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 祁门古戏台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村、文闪河流域,历史上这一带文风昌盛。古戏台作为一种演出场所,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能:一方面可以维系宗族的血缘关系,徽州人讲究忠孝节义、尊祖敬上,演戏时打开享堂的隔门,可与0同乐,使人感到宗族的荣耀;另一方面体现出宗族的威严。祠堂是执法的场所,通过演戏既处罚了违法和触犯村规民约的族人,由他们出资请戏班演出,又教育了全村人,起到警世的作用。 古戏台主要设置在祠堂内前部,与享堂相对,这是有别于其它地区戏台设置的典型特征之一。戏台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明间为演出区,次间为文、武场乐间,稍间为回廊,两侧廊庑设有观戏楼,戏台正立面及构件上均雕刻精美的纹饰,使人感到优美、恬静。 馀庆堂古戏台位于新安乡珠林村,约建于清咸丰初期(1851-1853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戏台为赵氏宗祠馀庆堂的组成部分。馀庆堂前进建成戏台,祠堂的大门就是戏台的后台,人若进祠,须低头从台板下穿过。天井两侧是观戏楼,与主戏台连成一体。戏台的建筑工艺非常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堂坐西朝东,戏台则坐东朝西,祠堂面积504平方米,其中戏台和观戏楼占地面积136平方米。戏台的墙壁和板壁上,留有各个时期的戏班艺人到此演出的题壁墨迹。 会源堂古戏台坐落在闪里镇坑口村。会源堂乃竹源陈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平方米。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平方米,两厢看台及天井206平方米。台前基础以砖石砌成,台面以木柱支撑,上铺台板。戏台后壁即祠堂南墙,不设大门,是该祠的一大特色。 前台明间为演出区,两侧各有厢室一个,为乐队伴奏处。台前设有石雕拦板,两侧有楼梯与看台相连。戏台正中央顶部有穹形藻井,梁架结构为硬山搁檩式,额枋、月梁、斜撑、雀替等雕饰各种浮雕图案及立体木雕,整个戏台雕梁彩宇,装饰性较强。两侧廊式看台前檐柱为方形石柱,柱台上设有菱形装斗拱。檐枋、柱台、斜撑均雕有精美纹饰和人物饰件。天井以青石板铺地,十分规整。 从坑口村西行约3000米,便到了磻村,这里完整保存有敦典堂、嘉会堂两座古戏台。 敦典堂古戏台是村中陈氏宗祠敦典堂的一部分。宗祠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天井、享堂、寝堂组成。建筑总面积340平方米,戏台、天井、廊庑面积170平方米,其中戏台面积86平方米。戏台底层以活动短柱支撑台枋,上覆以台板,为可拆活动式戏台。二层前台为演出区,正中顶部设有穹形藻井(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扩音设备),后台两侧各设一厢室,为乐队伴奏区域。明间额枋上刻有“五福捧寿”及其它装饰,柱头、斜撑、雀替、梁驼、平盘斗、柱础浮雕极尽雕刻之能事。 嘉会堂古戏台坐北朝南,共三进三开间。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祠堂占地面积为505平方米,由门厅、戏台、边廊楼上厢房、前天井、耳门、享堂、后天井、寝殿、楼上堂等组成。该祠属于徽州传统的祠堂与戏台相结合的范例之一,整个地坪除天井及阶沿石地坪外,其余的大部分为方砖地坪或大地板。该祠主门从南面入内,前檐柱外用砖墙封护,大门设在檐柱中列护砖墙上,并有水磨砖及青石门框,设门楼。从大门进入即为戏台部分,也即门厅部分。台柱除借用祠堂本身结构主柱外,另根据台面设置需要附加了短柱支撑台板。整个建筑朴素大方,马头墙高翘,显得端庄怡人,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独有的特色,有着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在祁门,还可以参观敦化堂古戏台、叙伦堂古戏台、和顺堂古戏台、顺本堂古戏台、聚福堂古戏台等,去领略它们各自的特色。 历山阊江
祁门周边景点
-
历山阊江
祁门历山阊江位于祁门县城西39公里处,背倚历山。由历山发源的彭龙河、古溪河自北流南,汇此出口得名。历水河穿镇而过,将村镇分为河东、河西两片。始建于宋。既是誉满中外的祁红创始之地,也是祁门县西乡木材的... [全部]
-
祁门牯牛降
祁门牯牛降 牯牛降坐落在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距石台县城里22公里,核心区面积逾10万亩。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以雄、奇、险、秀著称,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 [全部]
-
考坑大峡谷景区
考坑大峡谷景区 考坑大峡谷纵深近20公里,一直延伸至牯牛降腹部,幽深曲折,景色奇绝。因峡谷内有天然石头群“石猴拜佛”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而又得“西游峡”之名。 整个峡谷一分为二,下部为观溪、观石之佳...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