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苴乡介绍
德苴乡位于大理州弥渡县东南部,北邻祥云县鹿鸣乡,东与南华县罗武庄、红土坡、五顶山三乡接壤,西南、西北与本县牛街乡、苴力镇山水相连,乡0所在地德苴村距县城40公里。有彝族、傈僳族、回族、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纳西族、布朗族10个少数民族。 德苴乡地形狭长、山峦起伏、高低不平,地貌呈中山峡谷状,东西最大德苴乡-会议 横距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0公里,海拔在1400米至2100米之间。全乡国土面积大,人均可耕地面积多,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4007亩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坝和缓坡地带,灰岩红壤和玄武岩红壤是旱地土壤的主要种类。河谷水稻土多为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性水稻土。PH值为4.4-4.8,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从土地利用的现状看,全乡尚有30万亩宜农、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资源可以开发。德苴乡总体气候温和,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900-2300小时,年平均气温14.1-14.7°C,无霜期为245-280天。全乡大致可化分为三个气候带,德苴、团山、塘子、岔河、李丰五个村委会年平均气温17.2°C,属南亚热带气候,热资源较为丰富,尤其适宜于辣椒、柑桔的生长;小里、邑郎属中亚热带气候;多依、新和、金星、青云、青丰、太平属亚热带气候。全乡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为:光照充足,光热条件好,但干旱严重。 德苴乡矿产资源丰富,有铂、钯、铜、钴、铭、锇、铐、金、银、硫、石膏、煤、白云石等矿床(点)分布,其中铂钯矿和石膏矿储量大,金宝山铂钯矿为特大型矿床,金宝山石膏矿储量为2.58亿吨,可开采储量为678万吨,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人文地理 乡内历史古迹有:花鱼洞、回龙寺、炎葬墓群、多依厂古建筑、报恩寺、金宝寺、德苴关圣殿。 花鱼洞 位于德苴乡东北四公里处,主要有“母龙潭”、“公龙潭”景点 民居 。母龙潭大且深,水流混浊,隐约可见鱼游,背后是悬岩古洞,在清同治十三年建有龙祠各一殿。公龙潭窄浅鱼小。传说是因鱼大吓坏人,观音0用石将大洞堵塞,不让大鱼出来。公龙潭再沿山脚上约八十米处,又有一洞,名“叫花洞”,洞中有清泉涌出,伴有花鱼出入。每年正月初八举行花鱼洞胜会,八方游客前往集中朝胜。 回龙寺 位于德苴乡西北约二十六公里的青云川。原建有“魁星古寺”、“白玉仙庵”和“关圣殿”。民国九年又继续建“青苗大阁”形成一簇古建筑群。过去每三年办一次普度会,每月初一、十五也有善男信女朝会集中。 火葬墓群 多依厂奎、陈、郭、赵、石、禹、鲁七姓共同祖坟,在新村大水井后面,村北约一公里处“烧人场”开荒掘土火罐数百个。还有德苴大坟山也是罐葬墓群。 多依厂古建筑:多依在明、清时代建有一座“报恩寺”,一座大庙及三座宗祠,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当的古建筑群。报恩寺建有正殿、中殿、观音殿,院内有植有观音柳一棵。 金宝寺 位于金宝山。民国二十四年开始建寺,建寺中神异神护禹佛仙口说:“小团山地下有金宝”,寺命名为“金宝寺”。寺建阁两座,一座“玉皇阁”,二座“地母阁”。阁高魁伟,登阁瞭望,近看七村宝山全景,远观三县山色风光。 德苴关圣殿 即现在德苴乡0住地。清同治乙丑,关圣帝君迁德,先建有正殿,下面一殿两厢,正殿塑奉关公,下面殿三格,中格作大门,阁前两柱有木雕双龙抱柱,开成二龙抢室。 -民风民谷 彝族火把节:时间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是彝族较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依传统各家都要宰鸡、置酒祭南天地、“田公、地母”等神灵,以求神灵保佑人、畜、庄稼。 民族服装 天黑后,各家要燃起火把,用陈木沫(俗称“沫香”)洒于火把的火焰上游乐。火把节,各家都要将出嫁的姑娘接回娘家欢度佳节。在火把节前一日,彝族各村在山上祭“密枯”。“密枯”一般祭之为“风神”,因火把节前后,正值包谷抽穗长苞之际,在此期间,若遇风灾,包谷倒伏,收成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人们将风视作神灵进行祭祀,以祈求风调雨顺。彝族打歌:弥渡彝族群众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打歌,主要集中在正月十三至十五日,二月八、二月十五,其余时间除特殊情况外不在组织打歌。组织打歌以各自然村为主,主要仪式大多在零晨至第二天早晨结束。领舞、挥大刀、男女对唱,中间烧一堆篝火,男女前后成对围着篝火绕圈,边唱边跳,有的地区有芦笙、三弦、笛子伴奏,随着音乐不断变化脚步。 傈僳族礼仪:傈僳族诚恳、热情和讲究礼貌,如果客人远到而来,不论是万年之交还是素昧平生,一样受到热情接待。主要禁忌:游客不宜在傈僳族的房前屋后呼“哦”,被认为不祥,不宜拄拐棍进傈僳族人家,不能坐在主人家的木柜上,不能揭柜子盖,不能把脚放在火塘的铁三角架上,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火神的不尊。 -特色产业 烤烟产业:以烟水工程建设和十项骨干科技措施推广为突破口,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认真做好烟田地规划,扎实抓好烟水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十项骨干科技措施,切实加强烟叶田间管理,深入细致研究收购政策,把好收购各个环节。收购量由2001年的55.6万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171万公斤,均价从2001年的11.10元/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13.14元/公斤,增2.04元/公斤 烤烟 ,均价创了历史新高,仅2007年,烟农收入达2056万元,烟叶税收达380万元,实现了烟农收入、均价和税收三大历史性突破。2008年,全乡种植K326一个品种,截止3月20日,合同签订工作已经全面完成,落实种植面积13860亩,烟农签订合同4082户。辣椒产业: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依托德苴,不断扩大德苴辣椒种植面积和种植效益。2007年,种植辣椒6255亩,椒农收入600万元;2008年,计划全乡辣椒总产值达到650万元。 蚕桑产业:从2003年开始,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培植新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连续五年的努力,蚕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大产业。累计新植蚕桑6000亩,引进烘茧厂1个,建成简易蚕房51座,养蚕7046张,为农民增收594.4万元。 经果业:充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优势,不断扩大经果面积。累计发展核桃11350.5亩、柑桔2000亩、板栗12560.7亩,实现了建成万亩经果基地的目标,部分经果已产生经济效益,2007年,实现产值421万元。 畜牧业:以建立科学养殖示范户、示范村为着力点,加大生猪、肉牛科学养殖力度,切实加强疫病防控,不断提高商品率和出栏率。2007年,肉牛出栏3245头、生猪出栏25890头,肉类总产达3311.2吨,实现产值4965万元,是2001年肉类总产1740吨的1.9倍。 -基础设施 1、五通情况:乡内有公路85条,累计里程344.869公里,其中,县乡公路1条19.5公里属弹石路面;乡村公路13条,累计里程80公里。13个行政村已通电。 全乡有固定电话835部,有移动电话1220部,同时建成移动通信基站6个,实现通讯覆盖面达100%以上;有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2878台,电视用户4603户,实现电视普及率达72%以上。 2、能源建设:全乡建成沼气池559口,完成“一池三改”146口,安装太阳能34户。 3、集贸市场:全乡有德苴街、华兴街(民称小二街)、邑郎街、多依街、新和街等5个集贸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德苴集镇为中心,以各街场为辐射的农村集市贸易网络,农副产品及各种日用百货广泛流通,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5个市场中,除德苴街、华兴街基本实现街 沼气池 面硬化外,其它均为露天土面市场。4、环卫设施:乡内有公厕29座,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