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社区介绍
双金社区 双金社区位于秣陵街道中部。东濒秦淮河,北与东南社区隔洋山河相望,西邻家园社区,南靠东旺社区并与西旺社区以白沟为界。社区境内有宁铜路、苏源大道和老省道贯穿南北。南距禄口机场10公里,北距江宁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山镇12公里。社区总面积为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0亩,水面1800亩,总户数1848户、5370人,总劳力3060人,其中金村、蔡家花园、陶巷、竹园、坝头、窑上、刘家七个自然村约580户,共1442人于2003年3月拆迁,现已安居在秣陵街道欣旺花苑小区内,过上城市化生活,社区在原后圩村部和欣旺花苑原物业管理处分设办公地点。后圩村办公点位于后圩农场场部,临近老宁溧公路边。距秣陵集镇约2公里。 [沿革及主要领导] 由原秣陵街道首次区划调整而得名。2001年2月,由原双基村和原金村村合并而成,取原村名第一个字组成今名。2007年3月,将后圩村划归双金社区管辖,仍沿用双金之名。1958年成立秣陵人民公社时,分别称为双基大队、金村大队、后圩大队。同年10月将双基、金村大队全部、西旺村后晋、西圩自然村和白塘大队,合并成立西旺大队。1960年下半年,将原西旺大队分为双基和西旺两个大队。1962年,双基大队又分为双基、金村两个大队。2001年双基和金村合并改名双金社区。2007年3月双金与后圩合并改称双金社区至今。 1958年10月,后圩曾与火炬、东旺合并为东旺大队。1960年上半年,将东旺大队分开设为火炬大队、东旺大队、后圩大队。1982年又改后圩大队为后圩村委会,直至并入双金社区。 下辖11个居民小组26个自然村。原自然村村名为:小碾、刘家村、前村、袁家巷、祁家村、新圩、洋桥、范家角、范家村、小祁家、中村、西村、南社、驴子头、老虎社、双基础街、严公渡、大路街、金村、蔡家花园、元塘、陶巷、竹园、坝头、窑上、刘家。 [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1954年,后圩的一位在旧社会身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农村妇女魏秀华,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率先成立魏秀华互助组,继而又发展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道路上创造出辉煌业绩,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双金社区除金村有部分丘陵,其余均为圩田,易旱易涝,为确保旱涝无忧,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陆续建有郭家桥、徐府圩、严圣圩、涵头村、中干沟、陶巷、竹园、孙家山、甘蔗塘、粽子圩、金村大站共大小11座电力排灌站,为粮食年年丰收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学大塞的热潮中,一场农田基本建设——格田成方的硬仗在双金社区范围内全面展开,原双基共格田成方800余亩,原金村400余亩,原后圩1000余亩,全部按3亩一块成形,同时,一条条机耕路纵横于田野中,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很大方便。“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社区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多年来,经过资源整合产品开发,社区企业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新的更远大的目标前进!原双基村办企业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全秣陵村办企业中的一朵奇葩,1973年—1998年,双基大队办起了汽车配件厂、双基音箱厂、双基纸箱厂,年总产值高达120万元。全年纯利润达14万之多。当时双基大队广大村民享受不要钱(不付钱):①合作医疗不要钱;②社员用电不要钱;③社员理发不要钱;④粮食加工不要钱;⑤小孩上学(小学)不要钱;⑥拖拉机打田不要钱;⑦栽一亩田双季稻100斤化肥不要钱;⑧社员卖粮费不要钱;⑨农田排灌不要钱;⑩行政管理费不要钱。大大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受到本村及至邻村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同时,后圩、金村的村办厂也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 双金社区教育事业起步较早。解放初期后圩创办龙王庙小学,有教师4人、学生80余人,校长为刘真。1959年该小学搬迁并改名为后圩小学,内设幼儿园。双基大队创办双基初级小学,有教师1人、学生40余人,1959年改名为双基学校。金村在解放初期有玄武庙小学、陶巷小学。玄武庙小学当时为辅导区小学,学生100余人,校长赵松泉,1959年更名金村小学并内设幼儿园。陶巷小学有学生30余人,校长杨冰涛,1958年并入玄武庙小学。2001年在创建现代化教育乡镇时,实现一镇一校,后圩小学、金村小学、双基小学撤并到秣陵中心小学。双金社区内仅保留双基幼儿园、后圩幼儿园,有幼儿教师各1人。1969年有后圩、双基、金村三个医疗保健站,共有赤脚医生6人。2007年为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方便群众看病,由街道政府投资,新建双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该站建有一座两层共10间424平方米房屋,服务功能齐全、设备较为先进。社区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基本实现“病有所医”,应保尽保。 [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有后圩龙王庙建于清光绪16年(公园1980年),位于原后圩大队祁家自然村东,分前后两进,12间,塑有龙王像,规模宏大,香火兴盛。据传说,旧时本段秦淮河常发生翻船溺水事故,由船家集资,建庙宇,以祭祀龙王。新中国建立后曾改为龙王庙小学,学校搬迁后又作为生产队仓库,“文革”中该庙被严重毁坏,2001年村民集资重修,现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