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堆山村介绍
谷堆山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8公里,口镇北6公里处。地处丘陵,三面环山。东为谷堆山,南为石山,西为狼山。村西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为季节河。村西3华里即242省道,交通方便。耕地2251亩,山场2450亩,1741口人。 据村碑记载:谷堆山元朝时,邢、董两姓居此,始建村无考。东有谷圭山,以山名村,因村民向往丰收,清朝时改称谷堆山。 另据相传,明朝年间,-县和河北枣强的移民先后来谷堆山村定居。他们顺应天时,择就吉地,繁衍生息,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这块土地。村中现有26姓,以李、刘、孔、郭、张居多。村民不分宗族、多寡、贫富,和睦相处,耕读传世,勤劳善良,民风淳朴。 谷堆山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后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撤销口镇乡,成立口镇人民公社,谷堆山由雪野乡划入口镇公社。后口镇公社改为办事处、镇,一直管辖谷堆山村。 隋唐年间,大冶建有炼铁厂。相传石山上铁石裸露,官府派人来此山挖矿,然后运往大冶冶炼,日久天长,山上挖出一个上口直径为80多米,深为20多米的大矿坑。1988年村民在挖掘矿坑内遗弃的铁矿时,从坑中挖出了古时挖矿用的铁锛、铁斧,还发现了坑中死者的尸骨。 村西有一眼井,名曰官井。“官者”意为全体村民共用。官井何年挖掘无考。井深约8米,井口1.5米见方,有四块大石镶嵌(是李士杰背来的),因井口大,能同时4个人从井中提水。 村南有一座圆囤庵。始建年代无考。一说建于明朝末年,另说建于清朝之初。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岁次丁丑瓜月,重修圆囤庵。 1939年谷堆山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刘太平任支部书记,同年还成立了农救会、儿童团、自卫团。自卫团即抗日游击小组,从1939年至1945年先后有郭长城、吕书法、张新德任自卫团团长。这些群众组织,配合武装组织,采取各种形式,不断骚扰打击敌人。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在口镇区党委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0诉苦、减租减息运动,医治战争创伤,积极发展生产。1946年进行了土地改革,面貌为之一新。群众送军粮,抬担架,参军参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谷丰春、田永忠、马树荣、魏光先为国捐躯;黄家甫、吕银贵、魏家业光荣负伤,为夺取全国的伟大胜利作出了贡献。 1968年至1973年先后有6080部队和9662部队奉命进驻谷堆山村,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在谷堆山上打山洞2个,在狼山上打山洞4个。全体村民热烈欢迎亲人解放军,问寒问暖,送饭送水,拿出最好的房子让解放军住。解放军主动为村民推土、垫栏,打扫大街,院子,支援农业生产,军民鱼水情进一步加深。 谷堆山以前是有了名的缺水村,大旱之年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历任村领导都十分重视水利基本建设。1956年在石龙建起了第一座水库,有80亩土地得到灌溉。1996年本村村民付洪利对此坝加固加高,扩大了灌溉面积。库里养上了鱼,水库得到了综合利用。 1964年冬谷堆山水库(本村人又叫西水库)开始动工修建,全镇1500多民工上阵,1965年竣工。坝顶宽4米,坝身高28米,坝基宽65米,1966年竣工蓄水。干渠宽约1.5米,深1米,建大涵洞5座,全长7华里,灌溉土地600亩。1965年10月谷堆山小一型二号水库建成(本村人叫东水库),库容量70万方。东西两水库只有一山相隔,在山之间打通了一条长80米,宽6米,深5米的水渠,将两座水库联通,可相互调节水位。1966年在东水库修建了东干渠,全长7.5华里,500亩土地得到了灌溉。1976年在村南打出了第一眼机井,机井深约20米,安有30瓦的抽水机1台,配有扬水站一座,渡槽全长105米,高13米,主渡槽有16个孔组成,每孔6米,引槽有3个孔,每孔3米。渡槽北端建有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水池1个,水池下方安有2个阀门,供村民挑水用。1984年在村南打出一眼85米深的机井,在地下埋设管道l千余米,将水引到谷堆山腰,山腰建100立方大型蓄水池1个,把水送到每家每户,彻底解决了村民世代吃水难的问题。从1989年至1993年先后打出了3眼机井,除少数山岭地外,其余土地全部实现了水利化,村民生活日益改善。农作物由原来的一年一季(地瓜)成为一年二季(小麦、玉米)。20世纪90年代以粮食种植为主,成为口镇的缴粮大户,每年向国家缴纳粮食40万斤。 2002年新村委成立后,在狼山前打出150米深的机井,现已配套,投入使用。 1993年,口镇两委决定修通青陈公路,谷堆山村委结合村庄规划,拆除民房100多间,从村东到村西修通了一条长2华里、宽10米的街道,于1995年辅上沥清。这条街成为全村最宽、最繁华的街道。1999年谷堆山立集,集市就设在这条街上,街道两边店铺林立,每逢大集,集市上摆满了各种蔬菜、瓜果、粮油、鞋帽、服装、布匹等,大大方便了群众。1994年谷堆山设立客运点,每天发往莱芜的客车有8个班次,外出十分方便。 谷堆山自建村就重视教育。建国前村中有私塾,人称“前学”,教书先生有刘焕文、田承业、刘安师。1955年谷堆山小学创立。1958年完小创立,有8个教学班。1968年学校权力下放,谷堆山在南庙旧址建新校一所,初中创立,学制为二年,初一、初二各一个教学班。1979年青石桥中学合并到谷堆山中学,后改名为谷堆山联中。1984年村委又在村西建了一所标准的新校,1985年联中、小学迁往新校。1993年莱芜市实施合班并校后,谷堆山联中并入青山中学。2002年青山中学并入口镇中心中学,小学并入青山联小。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2002年,谷堆山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共29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为田培清,1958年考入清华大学,现任深圳宏天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多次到日本、美国考察。田培清的父亲田明,1938年入党,同年参军。全国解放后,田明任广州远洋公司副书记,曾随同-出国访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民的观念和意识有了根本改观。村民大多从事建筑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部分村民成了养鸡、养猪、养牛专业户。私营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吕秀全95年建起鑫隆铸造厂,经过十几年的滚动发展,工厂已初具规模,成为口镇的纳税大户,2000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私营企业。2002年,吕秀全又在口镇工业园区租地42亩,盖厂房32间,建10吨炼铁炉1座,年底迁往口镇工业园区。 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450元,人民生活迈向小康,一个美丽富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新农村正展现在谷堆山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