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里村介绍
羊里村位于莱城西北20公里处,系镇政府驻地。南与北留村接壤,东与仓上、北陈家庄村相邻,西隔小清河与陈王石、孙官庄村相接,北为孟家洼、院上村,人口2183人;耕地面积2311.9亩。 明《嘉靖莱芜县志》载:“西乡•羊里保。”足见始建村在明朝之前。因此地为西晋名将羊祜封地,俗称“羊祜故里”,故名羊里。 据载,民国时期,属寨里区所辖;抗日战争时期属羊里区所辖;1946年9月属仪封区所辖;1951年改叫“三区”;1955年复改为“仪封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撤仪封区建立羊里乡,驻地羊里村;1958年10月撤羊里乡建立羊里公社;1960年4月14日撤羊里公社,羊里划归寨里公社所辖;1964年4月恢复羊里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羊里人民公社建立羊里办事处;1985年11月撤处并乡建立羊里镇,羊里村为镇政府驻地。 最初,满姓居多,据传是当地户。今全村共有21姓,李、刘、张、王、孟五大姓;居民多为明朝洪武年间,由洪洞、太原、章丘、冀州、枣强迁此聚居。 羊里距寨里6公里,当时是八路军区中队的主要活动地点。日本鬼子和汉0队三天两头进行扫荡围剿。国难当头,民不聊生。1943年10月19日晚,区中队在此召开会议,因有人告密,于晚11点,日本鬼子与汉0队包围羊里村,掳去24人,其中区中队员1人,外地商人2人,本村21人,有民兵队长刘中城。次日全部押往济南中华园集中营。后来日本鬼子投降,除2人侥幸逃生外,其余22人全部在狱中病饿而死。这是羊里村历史上遭受的一次最大的劫难,世代都难以忘记这一民族的仇恨。 羊里村注重文化,崇尚礼仪,村人大多儒雅诚实,民风朴实,不恃强凌弱,凡单门独户迁居羊里都能得以捐助,生存下去。历史上有独姓不下十姓,在村生活了近百年,大部分都是富裕之户。相传过去村内死了人,要走“神路”,去土地庙超度亡灵,在灵队到来之前,村人皆在门前摆下桌案,焚香烧纸,设“路奠”,这一旧的风俗,在当时充分体现了人们相互之间的友好、和善。 羊里位居要道,地广人众,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东行西去的官民,因而人们的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不乏以经商致富的生意人。大街两边的饭庄、药店、布铺、客栈、商号一应俱全。著名的字号有“同德成”、“齐圣昌”商行,至今村人还有口皆碑。但纯朴忠厚,勤劳智慧的羊里人,从未抛弃赖以生存的土地,祖祖辈辈辛勤劳作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了数百年或上千年。民国三十二年大旱,聪明智慧的人们大干苦干,组织上百人轮流劳作,在村南打出3口阔口井,井口呈椭圆形,长3米、宽1.6米、深十多米,用石头垒井口,石灰粘土锤井壁,配用铁水车,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从而改善了生产条件,保证了农作物收成,度过了大难之年。在同一时期还盛行织布业,当时村人发展到30多部铁织机,一百多部木织机,三五张织机一个“地窑”,也叫“地害子”。白天黑夜地织布,大到七旬老者,小到十几岁的娃娃,都能蹬机织布,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支援了抗战。 羊里人口密集,教育发达,民国21年(1932年)以前由刘金台开办私塾;1938年后由刘金台的学生刘忠城、刘福祥、王成章、张学修等人各自开办了私塾,每处招生十多人,学“四书五经”,继而由刘忠城、巩连城、李德甫、李树同、傅守学等人开办了“单级学堂”,也叫“洋学堂”。开设修身、国文、算术、练字等新式教育,招收学员近百人,校址在泰山庙与关帝庙内。现村中仍设有中心小学,中心中学。近20年来,考出的专科以上的大学生57名,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大学生是张正文,现有研究生2名。 莱芜境内有了党组织活动以后,羊里村是重要的活动地点。1938年在泰山庙中开办的短期小学,招收了第一批女学生,教员是一位山阳村人叫韩振民,学校就是八路军、0在本村的秘密联络点。 抗战八年,羊里村饱受了战争的蹂躏,村人积极抗战,创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当时,羊里村的民兵队,属羊里区中队领导,第一任队长刘中城,1943年以后刘鸿祥继任。民兵队在抗战中站岗放哨,保村护家,打击地方恶势力,配合八路军抗击日本鬼子和汉0。许多有志青年投身抗战,出现了孟继曾、朱尔运等十多名烈士。 建国后,羊里村百废待兴,随着社会发展和体制的不断变革,先后加入了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1958年吃食堂,开展大炼钢铁。1959年-1960午修建雪野水库,青壮劳力全部投入修建水库工程。水库建成后的15年当中,极大的改善了水浇条件,农业生产收到很大的效益。到了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大滑破,群众遭受了困难生活。1963年后,才有所好转。直到1972年,羊里大队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成立科技队,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向国家卖余粮,最高年份达40万斤以上。1972年羊里变电所建成,并开始送电,羊里大队为第一批用上电的单位。同年又先后购买了两部拖拉机,有史以来,羊里村向农业电器化、机械化方向迈出了第一步。1973年8月1日羊里村开始丧葬改革,推行火化。并且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全民动手,挖掉坟穴,平掉坟头。1979年2月按照中央政策,给地主、富农摘了帽子。1984年改革开放,羊里村率先分田到户,实行土地承包,第一届村民委员会成立,以市场经济为先导,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以生姜、大蒜为主导产业,增产增收,到20世纪末,村民人均收入连续翻番,由过去的不到l千元增加到了3500元。村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部分农户住上了小康楼,家家看上了彩电,户户用上了电话,羊里村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了21世纪。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1个地名与羊里村同名:贵州黔南州罗甸县红水河镇羊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