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羊里镇 东留村

东留村介绍

东留村隶属莱城区羊里镇,位于莱城西北17公里,东北距羊里2.5公里,赢汶河以北。原姚(庄)口(镇)公路从村中穿过。北与北留村接壤,西与西留村相邻,地处平原,耕地1455亩,共有574户,1716人。 明嘉靖年间,李姓迁此建村,原名李家屯。因址在北留村东南,改称东南留村,后简化为东留村。现有李、杨、王、高、贾、陈、张、卢、朱9姓,以杨、王姓居多。村民不分家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仪封保•东留村。”1958年属寨里区;1959年归属羊里人民公社;现归羊里镇。 村中曾有一名医,叫杨乐春,同治八年,莱芜县知县刘长森之母病重,有人荐杨乐春治之而愈。为谢其恩,次年,知县请张禹祥题写“回春堂”匾及对联条幅“大君子存心济世,真儒人妙手回春”送至杨家。条幅因年久不慎丢失,但匾仍妥善保存,现存其第七世孙杨仲仁家中。其事在《泰山地区中医志》、《莱芜市志》中均有记载。 莱芜地区有了0党组织的活动以后,东留村在1938年成立党支部。王丙仁任支部书记。成员有杨西兴、李清轩等人,后杨西兴在1939年带领“红枪会”到孤山子与其余地方民兵组织会合,给予-的杂牌军秦启荣部以沉重打击。后又参加全国的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宁波地区党组书记,宁波市第四届商会副主席等职,1985年7月离职休养。李春和,又名李清轩,在1940年民主政府成立时任寨里区区长,后任泰安地区农业局局长。在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作战时,东留村涌现出了一批革命烈士,其中有李相文、王丙现等人,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勤劳朴实的的东留村人民历尽沧桑,自古以来,村民就以农业为主,兼以经商和加工,手工纺线织布闻名远近,男耕女织,本村布商及外来商,将该村织的布运抵蒙阴、沂源等地销售。织布老先人并被周围邻村老百姓称为织布能手,歇后语“李金文织的布——枵煞”,说明布的丝缕稀而薄,用线少技术高。1956年在村北成立了瓦、罐盆窑和手工砖窑,所制土陶品,用粘土作原料,经多遍加工合泥,然后将适量软泥放在一个大圆上,一人用脚蹬,一人用双手操作,制成各种各样式的罐子、盆子、水瓮等,凉干后烧制而成。由于我村的泥土质量好,师傅手艺精,所以制成的各种器皿和砖瓦久销不衰,远近闻名,当时的收入颇为可观,增加了村内收入,经济有力地支援了村庄建设。 1975年后,党员带头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地改土的人民战争,整个村东南的涝洼地里一字儿摆开13个生产队的男女老少,红旗招展,喇叭齐鸣,村干部现场指挥,吃住在工地,历经一个冬春,将500余亩高低不平、大小不等的涝洼地整成了高标准的水浇田,亩产由100余斤提高至1000余斤,使该村口粮丰盛,余粮倍增。 1975年将100亩农田改为桑园,植桑养蚕,属省批科技项目,共有蚕室26间,分13个组每组8人,每亩蚕种两张,每张产蚕180斤,每斤价2.7元,共收入玖万余元,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1975年后,大搞水利建设。先后打出柴油机大口井12眼,浇地面积1000余亩。1989年打出深水井18眼,2002年又新打深水井4眼,使全村1400多亩地都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大大提高了产量,既保证了村民生活又对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提高机械化水平,村民筹资购置了50马力拖拉机两台,24马力拖拉机一台,犁耙种配套齐全,缩短了耕种期限,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搞活”的春风吹遍村落的大街小巷,人人发奋,个个思富,生姜大蒜代替了五谷杂粮,粮田全部变成了经济田,经济效益一翻再翻,村民收入成倍增长,生姜每斤价格达到10余元,虽时间不长,村民却发了姜财,民富、村富,真正走上了小康路。1992年被莱城区命名为“生姜大蒜专业村”,1998年被评为“生姜生产专业村”。2001年人均收入达到3763元。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发家致富能人倍出。代购代销多达30余处,经销饭店10处有余,运销大户20余户,小商小贩不计其数,村民杨永和拥有载重60吨的大集箱货车两辆,18吨的翻斗车一辆,并盖起了40多万元的大楼一座,是我村的首富。远近闻名,电视台采访过的王淑强是第一个跑深圳的留村人,原先债台高筑,如今成了有名的富翁。还有十几伙村民跑北下南经销姜蒜。由于广大村民手中有了钱。衣食住行大为改观,家中电器更新换代,摩托车、自行车、农用三轮车,拖拉机数量倍增。 1995年结合村庄规划,整修硬化村内中心大街东西长650米,宽18米,并硬化路面,同时在村北统一规划建造新村,10米宽的中心街贯穿南北,前后出厦的小康屋前后六排,分列中心路两侧,每座住宅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5米,统一规划,整齐划一,面貌一新。 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大加快了建设“电话村”的进程,安装电话369部,达到70%以上的户,手机用户迅速增加,有线电视也延伸到众农户家中,不但尽快的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也大大活跃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部分有经济头脑的村民,经济富裕了,也先后开始从事个体经营,自行车、摩托车修理,电焊加工,食品加工,出租车行业、建筑施工队、禽畜饲养、林果苗木栽培、服装加工、冷藏加工、农药化肥经销等星罗棋布,遍布全村,显示了民营经济的巨大威力。 该村公用设施迅速发展,新建变压室一座,1995年重新建村委大院,共计30余间,内设支部办公室,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办公室,人口学校,仓库,传达室,幼儿园,卫生室等。 目前,村两委成员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同心协力,为振兴经济日夜操劳,带领村民在小康路上迅跑,受到了上级部门认可和村民的拥护,不久一个更加崭新富裕的新留村将闻名于莱芜大地。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还有1个地名与东留村同名:山西运城盐湖区北城街道东留村

东留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