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羊里镇 院上村

院上村介绍

院上村位于莱城西北21公里、镇政府驻地1.5公里处。村东北为泉子沟村,村南隔一条小河与陈家庄村相望,村西与孟家洼村地界接壤,村东与陈家庄相邻。人口778人,耕地面积978亩。 院上村北原有一座古寺,称为,上院,大舟山寺为下院。自明朝洪武年间,由河北枣强移居,因陈姓、卢姓等姓陆续迁此建村,因邻“上院”故取名为院上村。 1941年春以前,院上村属寨里区;1946年9月归仪封区管辖;1942年10月归羊里区管辖;1945年10月归口镇管辖;1946年9月归仪封区管辖;1959年3月至1960年4月属羊里公社泉子沟管理区;1964年4月至今属羊里管区;现隶属羊里镇。 1938年全村已有3个党员,1939年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由陈玉贤同志(1941年九•一八扫荡时牺牲)任书记、张连桂任组织委员、卢诗宣任宣传委员。1940年党员人数达到20人,1941年“九•一八”扫荡后,由于-,党组织被破坏,直到1944年区中队副队长李杰因战斗负伤后在院上居住,由李杰任支部书记。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民兵队站岗、放哨、接送情报,埋地雷、打游击,经常配合区中队袭击骚扰敌人。1943年11月份,民兵队去羊里据点袭击敌人,在村西吕家林与敌人激战,受到上级登报表扬并奖给三八式步枪一支。解放战争期间,院上村村民积极参加抬担架,送军粮,做军鞋,形成了送子参军,送郎参军、踊跃支前打仗的局面。 1966年秋,为改变院上无一亩水浇田、完全靠天吃饭的局面,突击建成南北长800余米、宽3米的水渠,改变了水浇条件。1975年冬至1978年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当时院上处于“村东、村西高凹不平,大小地若干层,村北土质差,伸手一把沙,沙丘到处是,河滩面积大”的状况,虽然雪野西干渠放水,但能浇地块寥寥无几,因此,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为彻底改变生产条件,1975年冬到1976年春广大干部群众,连续四个月吃住在工地,早4点起床,晚挑灯夜战到10点,出现了“冻地赛钢砖,大家干得欢,零下20度,全身冒热汗”的动人场面,农田基本建设搞得热火朝天。经过120多天的奋战,将村东大小52块地,削高填洼,整成一片地,动用土石10万方,投入工日6万个。 1976年冬到1977年春又转战新河北,经过一冬春的大干,将原来大小几百块丘陵地,整成6片梯田。动用土石8万方,动用工日5万个。1977年冬和1978年春又削高填洼,平河垫地80亩,动用沙土方8万方,工日5万个。通过三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奋战,彻底改变了过去土地高凹不平,沙丘遍地成垅的状况,使院上土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小平原。在1976年到1978年期间,院上村年年被评为公社先进单位,每年都为公社提供麦收、夏种、秋收、秋种,大积大造土杂肥、送公粮等多次现场会。 1986年底,打机井3眼,配套两眼,进一步扩大了水浇地面积。1989年投资近万元,安设了从科技队到新河的南水北调地下管道450米,使水浇地面积又增加近200亩。 1993年,随着水利配套的增加,投资1.5万元,购置新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并投资6000元购置脱粒机4部。 水利是制约院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使大部分农田能使上当家水,1997年架设线路1000米,搞好了三眼机井的配套,修防渗渠700米,总投资1.4万元。年底,又搞好了从村北到新河的南水北调工程,辅设地下管道800米,投资5万元。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1997年冬至1998年春,对全村道路(田间生产路)和水渠进行了重新规划和修复,运砂垫路近千车,修过路管道15处,总计用工24000个,投资1.4万元。 为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村划出10亩地,建起了畜牧小区,发展养殖大户5户。 1999年在用电线路老化,网络混乱的情况下,投资3万元,购置线杆40根,架设高低压线路500米,使全村所有线路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由于近几年水位急剧下降,旧机井有的报废,有的水源不足,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经济作物不能发展。为此,支部、村委下决心,投资2.5万元,建起了新变压器室,并新上变压器(100千伏)一台。2001年又投资2.7万元购置深水泵2台,从新河至大水沟建500米地下管道的南水北调的续建工程。至此,院上村除部分山岭薄地之外,全部用上了自己的当家水,彻底改变了院上村靠天吃饭的状况。看院上村的现在是:大旱之年不见旱,经济作物连成片,庄稼绿油油,群众生活有奔头。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5个地名与院上村同名:山东淄博张店区房镇镇院上村山东青岛即墨市移风店镇院上村山东青岛即墨市鳌山卫镇院上村山东青岛莱西市院上镇院上村山东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院上村

院上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