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庙村介绍
刘家庙村位于莱城西8公里,地处平原。北邻土楼村,南邻泰莱公路,东邻方赵庄,西邻沈家岭村。耕地135亩,210户,660口人,产大马。 据《刘氏谱》记载,明成化八年(1472年)刘姓由小下迁此,先前已有人居住,始建村无考。村东有庙,冠以姓氏,故名刘家庙。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方下镇•刘家庙”。该村1952年成立了互助组,1953年成立了合作社,1955年与土楼及邻庄成立了高级社,名为“土楼联星社”,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后改为“土楼大队”,刘家庙村为第二生产队。1964年春,刘家庙村改为刘家庙大队,隶属方下人民公社。区乡镇行政多变,刘家庙村一直隶属方下镇管辖。 1964年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刘品三带领村人兴修水利,打机井修水渠,竖杆架线通电,实现了浇地电动化。1971年“农业学大寨”时,村支部领导群众深翻整平土地,开垦荒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82年,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刘家庙村小人少,然而对革命事业贡献大。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就有百人参加革命,成为革命村。秘密时期0党员就发展到了l3人。刘东乐是首批0党员之一。他率全家革命,五个儿子先后积极参军,个个英豪,当时被誉为“红色八路家庭”。该村前后有8人在战争中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为国献身的英雄,村委会为这些英雄建墓树碑。每年清明节村委带领村民到烈士碑前凭吊。刘家庙村地灵人杰,很多人是县团级干部和高级工程师。 近几年,泰山造纸厂和高速公路用地多,耕地由335亩,减少到134亩,人均耕地不足2市分。村民在村委的引导下发展高效农业,建立大棚种蔬菜。利用便利的交通,泰山造纸厂的优势,大搞各种产业,建起了加油站、木器加工厂、车辆维修、饮食餐馆等应有尽有。并和造纸厂签约供应材料,建起了中型滑石粉厂、石子粉碎加工厂,产值都在50万元以上,并把泰山造纸厂废渣回收,变废为宝。这些项目不断扩大,生意兴隆,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使得部分人先富起来。利用荒滩进行开发,建起了几个中型淡水养鱼池。2000年山东省民政厅在该村开了扶贫致富现场会。多年来,凡是向村民征收的各种合理费用,统一由村里财政支出,每年使村民减少了2000元的经济负担:同时村民每年都得到300元至5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年满65岁的老人还享受每月10元生活津贴。 近年来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村委绘出了刘庙村旧村改造规划图,沿泰莱公路两旁建高标准经商楼,刘家庙村不久就会成为方下镇第一楼房村。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2个地名与刘家庙村同名:山西晋城高平市陈区镇刘家庙村河北沧州沧县刘家庙乡刘家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