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地村介绍
鲁地村位于莱城北36公里、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处。东邻南栾官村,西与吕祖泉相接,南邻上游村,北与章丘搭界。有300户,有900口人,耕地782亩。据《孙氏谱碑》记载,清嘉庆初年,孙姓由太平官庄迁此,早有人居住。因址在齐长城南,属鲁国地,故名鲁地。后又有张、李、盂、杨等几姓人家迁居此地。 抗日战争初期,因袭旧制,雪野镇的大部分村庄分别属于莱芜县第七区和莱芜县第八区管辖,当时区以下设乡(镇),乡(镇)直接领导村,鲁地村隶属七区所辖;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属莱北;同年,撤销乡(镇),划大区为小区,以区辖村,鲁地村属雪野区;1945年10月,三县合并,复称莱芜县;1951年3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雪野区为十二区,鲁地村隶属十二区;1955年10月,莱芜县又恢复地名区,鲁地村隶属雪野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鲁地村属上游乡;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鲁地村划归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为上游办事处,鲁地村隶属大厂乡;1985年11月,上游办事处分为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鲁地村隶属上游镇;2001年,撤乡并镇后,鲁地村隶属雪野镇。 鲁地村历史悠久,村民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过着祥和的日子。 “九沟十岭,三面环山”,这样形容鲁地村最为确切。鲁地村是个典型的小山村,吃水是一大难题,因缺水,村民们每天要排队才能从村东头的三角泉挑回一担水。因缺水,村民世世代代贫困,过着吃粮靠救济,花钱靠国家的日子。为解决吃水难的问题,1982年村里发动劳力在6里外的山沟里打井,安装了自来水。1994年,又投资30多万元把自来水安装到户。通过治水,鲁地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揭开了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后,一些青年人,开始到济南闯路子,做买卖。很快,他们以农村人的勤劳朴实,赢得了城里人的信赖。他们瞄准了“保温材料”这块行业,依靠本地的资源优势,建起了蛭石窑。经过十几年的苦干,买卖越做越大,又建起了岩棉厂。如今,济南市的保温行业已被鲁地人占领了“半壁江山”,村民们渐渐富了起来。1998年,村支部、村委号召村民集资修路,半月的时间,就集资19万元,经过一年的时间,一条柏油路出现在了山坡上,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修路过程中,捐资最多的要数孙礼彬,他个人捐资2万元,孙华彬、孙义彬、李振祥、李忠德、李振祥捐资l万元,着实为家乡的建设出了一把力。 现在的鲁地人,正以昂扬的精神去争取更大的发展。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