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村介绍
上游村位于莱城北30公里处。南邻东下游村,东邻东峪村,北隔山与吕祖泉相望。雪野水库北岸。历为区、乡、公社、办事处机关驻地,现为雪野镇政府驻地。西山子位于村西一座小山前,为本村自然村,隔河相望。莱明路从村西穿过,仲临路与莱明路在此交汇。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1825人。据《莱芜县志》记载,明代中叶朱姓由朱家林迁此,村西河内柳树成林,曾名上柳,因址在上游河之上游,后改称上游。共有16姓,其中朱姓居多,占总人口的50%左右。抗战初期,上游村隶属莱芜县第七区所辖;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属莱北;同年,撤销乡(镇),划大区为小区,以区辖村,上游村隶属雪野区;1945年10月,三县合并,复称莱芜县;1951年3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雪野区为十二区,上游村隶属十二区;1955年10月,莱芜县又恢复地名区,上游村隶属雪野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上游村隶属上游乡;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上游村为公社驻地;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为上游办事处;1985年11月,上游办事处分为上游、雪野、鹿野个乡(镇),2001年,撤乡并镇后,三乡镇合为雪野镇。上游村仍为镇驻地。上游村有两条南北向街道,均已硬化,东街之东,有鹁鸽崖、湾坑、杏山子三个集中的居民区。地势崎岖,坎坷不平要数鹁鸽崖和西山子。东街以东较为平坦,水井全部集中在这里。2002年,新的村委成立以后,投资10余万元,采用三组高压泵提水,铺设管道1100余米,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1975年,镇机关由村南迁往明莱路北侧山坡下,其原地现已为民居。其它如信用社、供销社原地也作为民居;粮所先后用作上游联中、敬老院,现为镇教育办公室。这些单位也随之迁到村北。1986年于村北小河修建长50米、宽12米的6孔石桥,沟通南北。1995年,于村中又新开两条东西方向大街,直接与莱明路连通,形成两纵两横的新格局。村庄规模不断扩大,并日趋规范、合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人流、物流集散地。上游村民以莱明路为中心,发展起以家电、建材、化工、建筑、暖气配件、摩托车销售维修、饮食服务、农产品加工购销、出租客运等30多个门类的商贸体系,是北部山区的中心村。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上游大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莱芜、章丘的重要流通贸易网点,辐射5个乡镇。逢农历四、九集日,原在村内,1987年迁于村北,并建成农贸市场。修水泥板货台7行,总长378米,现正拥有1100多个摊拉和一处生姜、花椒批发市场,上市品种1100多种,流动人员15000余人,集日成交额在22万元左右。村民自古有经商传统,在四乡颇有盛誉现长年从事购销加工的约50人。生姜买卖已做到石家庄,上游人已占据该地区大部分市场份额。近处以周村销售为中心,以零售为主,两三天往返一趟,灵活快速,经商务农两不误。前几年该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近几年不断调整种植结构,生姜逐渐成为主要作物,村南、村东、村北全是姜地。逢种姜、出姜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连饭都在地里吃,场面十分热闹。本村山场较广,已全部得以绿化。现在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和提高。轿车、农用车正进入每个家庭。全村现有机动三轮车、摩托车、运输车、小轿车300余辆,抽水机200余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上游人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从1942年二月初二日本鬼子在该村设立据点,到1944年4月撤走,上游民兵自觉行动起来,站岗、放哨,与鬼子战斗,粉碎鬼子的阴谋,保家卫院。1945年,村里掀起参军热潮。春,村长王新征带领本家5人参军,村民用轿欢送。同年秋,有20多人参军。上游地处交通要塞,上游人用自己的便利条件为部队送信、送粮、做军衣、抬担架,热情支前,在莱芜战役和攻打章丘时,热情更是高涨,纷纷上前线,上游人做了巨大贡献。 村西山场较广,沟壑纵横,近村的三座小山遍植柏树,四季葱郁,极似守卫村庄的哨兵。小窝峪内遍布小溶洞,大的能放置一张八仙桌。峪内原有一奇石,状如张口的老虎,故名老虎嘴,现虎牙、虎嘴已被砸掉,只留痕迹。整个西坡,均为青石山,石板遍地。于镇机关大院后,建石料厂一处。山坡脚至山腰,遍植花椒树,密不透风,收获季节,一片黑红。村北鹁鸽崖,高约20米,悬崖峭壁,地势险峻,下有一石缝,传说“狐狸仙”居住。村民宋日吉老宅内,有一古槐,树干大部分腐朽,但仍枝繁叶茂。底部一洞,人可瞄苴中一袖誉为神树。 村中庄户剧团颇有盛名。抗日期间与部队文工团曾到方下、羊里、口镇等地演出,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爱好文艺的传统延续到今日。解放后,排练的莱芜梆子戏《墙头记》、《赵连岱借闺女》,曾到县城汇报演出。2012年11月经市文化局批准,成立了莱芜市上游星光艺术团,艺术团的成立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艺术团除逢年过节在村演出外,也不断的到外单位宣传演出。戏曲、歌舞、小品、尊老爱幼、计划生育等内容新颖生动,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倡树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村民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村小学原在村南一破庙内。1952年2月,由县文教科投资,在上游小学创办了上游完小。后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在原邮局旧址易地修建,几经扩修,现有房舍40间,主道全部硬化,校园绿化率高。1999年春,由山东省出版集团出资在村南援建出版希望小学,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现岭东、西下游、东下游、西站里、东站里、吕祖泉、鲁地、东峪、石泉等村的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均在此就读,原校由本村幼儿园用。1960年春,由县教育局拨款,在该村修建莱芜十中,朱清章任校长,现为镇中心初中。1955年,朱玉守考入莱芜师范,次年,朱玉华、朱玉平又考入莱芜师范。恢复高考以后,朱玉峰又考入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随着村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每年都有升人大学本科者,现我村有大学生研究生数名。为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育质量,2012年雪野镇党委政府根据区工委的规划和要求,决定在上游村北“小窝玉”山下新建标准较高的雪野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占地100多亩。上游村两委为使学校尽快开工,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为扫清占地范围内障碍而努力工作,并投资70余万元修建了标准较高的公墓,解决了学校建设范围内及其他规划建设坟头无处迁的困难,有力的保障了各项建设按期开工的计划,预计2013年底中心小学投入使用。上游村村风淳朴,村民团结。他们正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为建设雪野新城而努力奋斗。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还有3个地名与上游村同名:上海浦东新区高东镇上游村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临溪镇上游村湖南衡阳衡山县永和乡上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