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茶业口镇 茶业口村

茶业口村介绍

茶业口村位于莱城东北43公里处,茶业口镇政府驻地。是莱芜北部山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邻王庄村,西邻白杨村,南靠埠口村,东依吉山村。167户,562口人,耕地240亩,山场1500亩。 据村碑记载,最初由于、胡两姓于明朝中叶来此建村。后来,李、高、秦、徐、张、范、孙姓陆续迁来,和睦相处。因村址在茶业河口,故名茶业口村。 据《中国0莱芜市茶业口乡组织史资料》记载,1941年前,茶业口村隶属莱芜县七区茶业镇;1940年3月,茶业镇划归章丘,直到1940年夏方回归莱芜;1942年下半年,茶业区划归淄川县;1945年10月,茶业区、抬头区合并为茶业区;1946年2月后,回归莱芜;1950年,茶业区被划为莱芜县第十一区,1955年十一区复称茶业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茶业口村隶属吉山乡;同年10月,成立吉山人民公社;翌年3月,腰关人民公社、吉山人民公社合并为茶业人民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称办事处,下辖腰关、峪门、茶业口、上茶业、花林5个乡,茶业口村隶属茶业口乡;1985年11月,撤处并乡,茶业办事处分为腰关乡和茶业口乡,茶业口乡驻茶业口村;2001年,合乡并镇,腰关乡、茶业口乡合并为茶业口镇,茶业口村隶属茶业口镇。 茶业口村,居要道,临河津(茶业口河),处于“关口”重地。革命战争年代,茶业口村及周边山区为革命老根据地。茶业口村人民与人民军队一起,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40年7月24日,驻章丘文祖日军一部及伪军500余人,向茶业口一带扫荡。我军在驻地人民的支持下,与敌人激战终日,毙日伪军40余人,活捉伪军6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子弹上千发,敌不支而退。1941年9月18日,敌军“扫荡”茶业区,烧光茶业口所有房屋,抢走畜禽粮物不计其数。1943年1月,日军“扫荡”驻进茶业口村,即日晚民兵摸到村边,在地雷上面扎了草人、纸人,画成日军形象,上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第二天,敌人见了气急败坏,用脚踢去,石雷0,9个日军被炸死。1945年,茶业口村李隆发在茶业口战斗中光荣献身。解放战争时期,有着光荣传统的茶业口人民,更是积极支前,先后组织小车队、担架队,跟随部队主力,转战南北。 由于该村居要道,处关口,所以每次浩劫,首当其冲。这也是解放前该村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解放后,村凭借特殊的地理条件,经济迅速繁荣起来。1955年,供销社在茶业口村设点,占地几十亩,修建各类门市部、生产站、旅馆、饭店、采购站等30多处。1966年至1967年茶业口至莱芜、章丘、博山公路贯通,茶业口村正处三叉路口,工商业进一步繁荣,个体商品房围绕“三叉口”修建,逐步形成商业区。1977至1978年,人民公社先后次在茶业口河滩组织大会战,造地100多亩,至今仍是茶业口村的主要耕作区。1982年龙湾拦河坝建成,灌溉龙湾庙河滩地上百亩。1983年,绿水湾拦河坝建成,灌溉村东河滩菜园地30多亩。1991年,茶业口乡政府组织会战,综合治理茶业口河,筑起650米石堰,修环山路200米,建成15000平方米农贸市场。1996至1997年,商业街改造,商业区的平房,全部变成楼房。 茶业口村地处纯山区,是有名的“大北山”。在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生活贫穷,办不起学校。建国初,茶业口村成立“农民夜校”、“速成识字班”,对青壮年进行“扫肓”教育。1954年建立初级小学,茶业口村开天辟地以来有了自己的学校。1980年建成高标准校舍1座,共有13间,占地4亩,当时由村支书高桂江、大队长李常春亲自发动,村民捐款捐物,建校场面至今让人感动。1986合班并校,四、五年级学生并入吉山小学。1998年,学校再次改建,迁回村北场院。新建规范化校园l座,占地5亩,总投资12万元。1999年又毗邻学校,建成高标准幼儿园l座,被茶业口镇定为中心幼儿园。时任支部书记李常春,跑款跑料,历经艰辛,百姓踊跃捐款.其中本村村民李隆松在上海工作的弟弟李隆成,捐款上千元。由于重视教育,才使人才辈出。1977年恢复高考,秦增平考中师范院校,成为茶业口村第一名大学生。改革开放以来,本村更是出现了大批优秀人才。如:购销大户高福亮(本村第一个高中生),正骨神手李龙顺,建筑巨头李长银,致富能手李玉军等等。 茶业口村,民风淳朴,文明繁华.目前,茶业口村人正以其博大胸怀,吸纳八方宾客,汇集四海财源,建设着一个文明富裕的山村小城。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茶业口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