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泉村介绍
啬泉村位于莱城东北26公里、和庄乡驻地东南6公里处。是和庄乡南部集贸中心。村庄东邻张家台村,西面是淄河、汶河的分水岭草庙头村,南接丁南峪村,北与左家峪村相融,处于各村庄的怀抱之中,新修建的佛老公路从村中穿过。全村共有1014口人,土地777亩。 啬泉村立于明朝初年。因村中有泉,长年流水,但流量甚小,给人吝啬之感,故而得名。 据《丁氏谱》记载,丁姓居民建村,但现在村内的丁姓居民只占少数。建村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张、蔡、栾、任、王、赵、孟、李、徐、左等14姓居民陆续迁入这片沃土。各姓居民之间相处融洽、勤劳纯朴的居民共同为村庄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地贡献自已的力量。 清朝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常庄保•啬泉”。民国初期属于六区,在啬泉村建啬泉镇;1939年4月划归博山县,同年9月又划归莱芜县,仍属六区统辖;1941年春莱芜划分三县,啬泉村属博莱县常庄区管辖;1945年10月,莱芜恢复原建制。1958年撤区划乡后归和庄乡,同年10月建立和庄人民公社,啬泉村属和庄乡人民公社所辖;1959年2月又归属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属常庄办事处啬泉乡管辖;1985年11月撤处并乡,和庄、啬泉二乡合并,本村又归属和庄管辖至今。 啬泉村四周是建于明朝末年的村落围墙,约有一米多厚,把整个依山而建的村庄四面围住。围墙的四周有一条护城河。围墙的四面各开设一大门和一小门,现今由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南大门和小西门还保存完整。村内的设置也极具风格,村庄以中心大街为中轴,街的北面是一条条古老的胡同,原先胡同的尽头都是堵住的,但现存为了方便,这些胡同自然成了连接中心街和后街的便利通道,每条胡同内房屋设计格局,现在还依稀可辨。古时,每条胡同前都有一座构造讲究,设计别致的大门楼,现今任、栾两家的大门楼依然保存完整。中心街的南侧称之为“南郭子”,多为宽敞的大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村庄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今穿过古朴的胡同,便是后街、这里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建起的住宅区,房屋排列整齐,装饰豪华气派。 啬泉村立集较早,由于村庄东面与博山区的石马镇、南面与原来的常庄乡相邻,村庄又在各村怀抱之中,因此每逢集市,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纷纷汇集于此。随着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村中心大街上即使不是集日,也是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店铺楼房林立,过往行人来往如梭,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村西头是管理区、卫生分院、村委办公室的所在地,佛老公路从门前经过。公路修建时“造福当今、利在后世”的碑文,仍十分引人注目。 啬泉村自古重视教育事业。2000年经多方筹措资金,在完全小学校址新建二层教学楼,改变了原先“泥巴墙、茅草屋”的教学环境。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里,啬泉村共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40余名大、中专学生。2001年,村委又投资5万余元,新建规范化幼儿园一处。 啬泉村唱大戏由来已久。村内中央的古老戏台是很好的见证。据说在清朝的时候,村内的一张姓大户为了让其8个女儿听戏解闷,特地在戏台的对面街北侧建造一气派的房屋,现今依然完好。如今,每到冬闲时节,村内的戏班便忙碌不已。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项活动更是红红火火。 战争年代啬泉村为中国革命输送过不少优秀儿女。在村南面的“南寨”’,还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阻击敌人的防范城墙。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建立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们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优秀干部。建国初期左呈礼任宁波市造船厂-;蔡守水曾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军区司令员;任益琢曾任宁波市盐务局-;蔡守本担任南京凤凰山兵工厂-;左以廷曾任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丁玉虎曾任泰安市军分区政治科科长;蔡守贤曾任青岛市市南区区委书记;徐圣祥任泰安地委办公室主任;左呈禄曾任北京外贸司司长;蔡澍英任河南省朱县县委书记;栾兆福曾任四川省河川县县长。这些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为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还有8位志士为国捐躯,英雄事迹,可歌可泣。由此可见啬泉人的忠勇之气。 建国后,大兴水利和建修公路。农业学大寨期间修建的水渠和高架输水道现在仍然使用着。现在村内共有机井4眼,新修建蓄水库两座,1991年全村户户吃上了自来水。2000年以前,进城先走十里路再乘车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在乡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佛老公路顺利开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啬泉村民“靠山吃山”,村内林果蓬勃发展。走进充满古老神韵和现代气息的啬泉村,让人感到了活力、生机,相信勤劳质朴的啬泉村各方面必然有长足的发展。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