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钢城区 艾山街道 雁埠村

雁埠村介绍

雁埠村位于莱城东南25公里、艾山街道办事处西2.5公里处。东邻徐家庄、方家庄,西邻卧龙岗村,北靠牟汶河,寨子至翟镇公路从村南穿过,全村现有226户,730口人,耕地面积514亩。 据村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李姓人家在此建村,相传古时村北河边有一高地,名曰“六亩地”。此地地势较高,三面环水,远处望去形似码头,周围长满芦苇荒草,每到夜晚,常有成群的大雁落于此地栖息,雁埠村因此而得名。 雁埠村1914年至1939年隶属蒙阴七区1941年划为新甫县管辖;1945年划为新泰县:1950年划归新泰县二区:1955年10月划归新泰翟镇区;1958年划归翟镇人民公社庙子管区;1984年12月改为翟镇办事处;1985年2月撤庙子管区设庙子乡(小乡);1985年12月划归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元月划归莱芜市寨子乡;1993年元月划归钢城区寨子乡;2000年12月,划归钢城区艾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雁埠村现有王、邢、李、刘、孙五姓村民,其中王姓人口最多邢姓次之,村民和睦,世代相传。 雁埠村1955年与卧龙港村、北楼村合加入初级社;1956年又加上肖马庄共4个村联合加入高级社,书记沈长海,社长李朝学。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该村建立党支部,李朝学任支部书记。 雁埠村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地带,大部分土地都分布在村南岭上,土质为红粘土,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过去,由于水浇条件差,粮食产量很低,完全靠天吃饭,群众生活非常困难。196年,全县开展了面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上级派出以吕善诺为组长,曹公民、高培宴两同志参加的“四清”工作组,进驻雁埠村开展工作,开始了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当年挖出一条宽2米,深4米,全长300多米的引河渠道,把牟汶河里的水引到村东头,再用4挂水车提水浇地,这是雁埠村有史以来第一次利用机械进行灌溉。1965年在村东头修建扬水站一座,向村南修建渠道200米,该渠道基础宽6米,顶部宽3米,始端高8米,全部是用青石块实心垒砌而成,集体投资买了一台12马力大甩轮柴油机和水泵,替代了4挂水车抽水,使水浇地面积由原来几十亩一下子增加到近200亩。1967年,村里又将主干渠道向南续修建500米,修挖支渠管道1500米,灌溉面积扩大到450亩,小麦亩产达到了1000斤,群众生活面貌有了根本改变,由原来以地瓜干为主粮变为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使周围村庄的人们羡慕不已。1977年至1979年连续3年,整个庙子管区的上交小麦任务5万斤,雁埠村自己就完成3万斤,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奖励。1998年,莱芜市扶贫工作组进驻雁埠村再次帮助村里兴修水利,先后投资27万元,投工3000个,于1999年在村北牟汶河边完成了一处深6米、直径4米的大口井配套工程。该工程截流河道100米,建变电室l间,泵房2间,架设高压输电线路500米,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050米。该水利工程可改善全村水浇面积400余亩。在此基础上,村两委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000年村里新发展桑园100亩,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 1970年,莱芜钢铁总厂开始兴建,需要大量石子,雁埠村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与莱机修厂搞好厂地共建关系,发动群众为莱钢建设提供服务。于是家家户户都砸起了石子,特别家庭妇女和老人、孩子有空就砸,砸了按等级堆放好,由村里统一验收送货,这成了当时雁埠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青壮年劳力白天要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放工后就从坡里捎着石头回家,晚上借用月光或点上煤油灯砸,于是村里不分白天黑夜到处都是砸石子的声音,农小院、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一堆堆排列整齐的石子。辛勤的劳动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一年下来,每个农户竞也能收入几百元不等,个别户能达到上千元,这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实属有钱大户人家。 1973年,雁埠村借莱钢机修厂的关系,用上了电,成了当时庙子管区用电最早的村。有了电,村里将柴油机换成了电动机,随之上了磨面房、粉碎机、磨糊机等副业项目。不但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方便了本村周围十几个村众的生产生活。 1980年雁埠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按人口分配到各家各户。实行土地承包后,大量的剩余劳力干起了买卖,有的干经销,有的跑运输,有的建起了石料厂,有的建起了石灰窑,大多数的人干起了建筑行业。现在户户吃上自来水,家家住着新瓦房,彩电、电话、摩托车也进入了多半数人家。 雁埠村人有勤劳勇敢的品德,有古朴善良的习俗,有尊老爱幼的村风。雁埠村人正用自己的双手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雁埠村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雁埠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