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庄村介绍
西田庄村位于莱城东南16公里处。北邻北田庄村,东靠东田庄村,西接大官庄村,南近小官庄村。2002年,全村总户数368户,总人口945口人,民族均系汉族,耕地面积1336亩。 西田庄村明朝时属莱芜东乡;清代建制未变;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制,全县划为十区,二百八十六个乡(镇),西田庄属(颜庄区)牛山乡所辖;1941年春,颜庄区分为4个小区,西田庄属棋山区:1945年10月四个区合并为颜庄区;1951年改称第七区;1953年10月复称颜庄区;1958年3月分为颜庄乡和郑王庄乡,西田庄属郑王庄乡:同年10月改为颜庄人民公社,郑王庄人民公社。西田庄属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合并为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撤消公社建办事处,西田庄属颜庄办事处郑王庄乡:1985年11月撤处并乡,西田庄属于里辛乡;1992年11月莱芜升为地级市,建莱城区、钢城区。西田庄隶属钢城区里辛乡;1995年10月撤乡建镇,西田庄属里辛镇至今。 西田庄村属丘陵地区,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土壤植被较为完整。适宜栽种地瓜的棕壤性土分布在西南丘陵,适宜种植花生的白砂地分布在村东丘陵。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人民的温饱得不到解决。1975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影响到西田庄村,广大村民在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打响了向荒山河滩要粮的人民战争。1975年冬移河造地160亩,改造山岭薄地240亩,使原来的河滩荒岭变成了稳产高产的粮田,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田庄村变化越来越大,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林牧业综合发展。2002年全村农民均纯收入达2780元。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1998年村东果园面积发展到60亩,全部实行了苹果套袋,年收入已达20万元。西田庄村大力发展畜牧业,在村西建立了畜牧小区,成为全镇首屈一指的养殖大村。现全村生猪存栏1200头,羊存栏900头,又新建养鸡场5个,家禽存栏达到12000只。 西田庄村大力发展水力事业。1981年建扬水站1个,设施配套齐全;1981年到1998年打机井30眼,大机井1眼。1976年建小型水库2座,水库总蓄水量达3500立方米,总灌溉面积850亩。1996年春支部、村委筹集资金1万多元,在村东的潘田河上修水漫桥1座,结束了过河脱鞋的历史。同年秋又投资4000元修建了通向中心大街的水泥桥1座,交通方便了。 西田庄人经济意识超前,早在集体所有制时就大力发展副业。1968年办起了山东第一个纸盆厂,主要产广播喇叭响纸,产品畅销于河北、河南等省及省内泰安、寿光、临沂等地,年利税20几万元,安排了村里的剩余劳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农村经济得到了壮大,农民无不欢欣鼓舞。1970年村里又一鼓作气办起了翻沙厂,铸造水管、炉具、大小锅以及机器底座和零件,产品推销到济南、泰安、潍坊、青岛等城市,年利税30多万元。20世纪70年代西田庄村的副业搞得轰轰烈烈,成了颜庄公社有名的富裕村。从2001年开始西田庄村又在潘田河边办起了球团厂,厂长苗自龙年轻有为,懂技术会经营,生意很兴旺,产品主要销往莱钢、泰钢,年利税达到40万元,成了西田庄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西田庄村重视教育。自1955年同北田庄、东田庄、双口峪四个村在黑牛山顶建校;1958年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房屋少,学校又分开各自在本村建校:1994年为了提高教育量,上级要求就近合班并校,西田庄和东田庄两个村庄的学校合在一起,校址在两村之间的黑牛山脚下潘田河边,校名为“田庄联小”。田庄联小占地8.9亩,校舍30间,建筑面积660平方米,校舍布局合理,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生120人,7位教师,适龄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15周岁少年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学校建有德育展室、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器材室,图书1600册,生均14册。几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四年被评为镇先进单位,2000年被钢城区教委命名为区级规范化学校。西田庄村现有幼儿园l所,适龄儿童30人,教师两名。自建校以来,全村共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78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四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西田庄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早,1968年就办起了卫生室,老中医张孝珊医术高明,周围十里以内的人都来找他看病,现在西田庄卫生室有乡村医生4名,村民一般小病不出庄,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西田庄村一部分有远见的人率先从事个体运输行业,现有大客车一辆通往莱城,每天往返四次。全村现有出租车四辆,拖拉机20台。1999年村里打深井2眼,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2002年又成为电话村。现在洗衣机、影碟机、手机等进入寻常百姓家。房屋由原来的草房变成了砖瓦房,现在又翻新为前后出厦的华丽住宅。 如今西田庄村的900多村民正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描绘着家乡的锦绣蓝图。西田庄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