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钢城区 里辛街道 石家岭村

石家岭村介绍

石家岭村位于莱城东南17公里、里辛镇南2.5公里。村东南是里辛镇南、北赵家峪村,村西与颜庄镇疃里村及三岔沟两村相接,南靠黄羊山,北面与里辛村相邻。2002年全村人口总数225户,总人口737口人,均系汉族,耕地面积482亩。 据颜庄史志资料记载,民国初年,石家岭村属颜庄区里辛乡管辖;1939年4月,0莱芜县委指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石家岭归属玥庄乡;1950年5月,为里辛乡管辖;1958年3月撤区并乡,里辛乡并为王庄乡,自然属于王庄乡所辖;同年10月改称人民公社,属于王庄人民公社所辖;1959年2月,郑王庄、颜庄两个公社并为颜庄人民公社,石家岭村属颜庄公社里辛管理区所辖;1985年属里辛乡,1995年10月23日撤乡改镇属里辛镇至今。 土改以后,石家岭村于1954年成立了8个生产互助小组,1955年春,又升为初级社,由原来的8个互助组变为8个生产小队。1958年10月石家岭村加入了人民公社,重新划为6个生产小队。1982年撤除原大队编制,改为石家岭村民委员会。全村划为3个小区,分别命名为育才小区、长胜小区和李家小区。 石家岭人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改造土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60年代前,由于村子地处阴坡,土地脊薄,粮食得不到好收成,村里人年年种地,年年粮食不够吃。人们常说:“咱村土地少又薄,辛苦种地劳累多,到头还是换个饿。”60年代后,特别是通过“学大寨”运动,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奋战几个冬春,把本村的山坡荒地进行改造整修,建成了顺岭势的梯形大寨田,使薄地变成米粮川。从此,不仅有粮食吃,每年还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公粮,近几年来,石家岭村新一届支部、村委,组织村民又在村边建了4个果园,共计有20亩。主要是苹果和桃,把4个果园转为个体经营,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美化了村庄的环境。 石家岭人尊师重教,崇尚文明科学。早在民国20年(1931年),文人石兆祥主持建校,盖起草房3间作为学堂并负责传教授业。1966年、1979年在大队党支部主持下,先后两次将学校进行扩建,校舍达到8间,砌院墙126米,厕所两间,大门一座,总面积为990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1994年又投资16万元,与南赵家峪、北赵家峪、张家峪、银山村联合办学校,建起了占地10余亩标准较高的三层教学楼,使学校的教学环境大为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建学校、办教育舍得花钱,人才辈出,到2002年为止,全村仅大专生以上学历就达20多人,其中研究生2人,清华大学教授1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家岭村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在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的关心支持下,村企业和个体私营业迅猛发展。特别是1990年石树华同志任支部书记以来,石家岭村办企业、个体项目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1992年投资10万多元,建起村办龙头企业水泥空心砖厂,生产状况良好,使集体有了一定收入,缓解了当时紧张的局面。1994年又投资60万元,组建了村建筑队和光明锻造厂,企业经营红红火火,经济收入可观。个体私营经济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石家岭人有的搞起了电机维修、汽锤锻造、炉料加工,有的搞汽车运输、石料加工等行业,还有不少村民从事饭店、小吃部、炸油条、卖豆腐、摊煎饼、蒸馍馍、打火烧等买卖,也有的在特钢农贸市场摆起了水果、蔬菜、衣料、生活必需品经销部等摊点,村民的个人收入迅速提高。 石家岭村个人富了,集体有了,经济发展壮大了,促进了村里公益事业的发展。村内原来道路难行,两委成员决定与特钢厂协商共建。1998年投资10万余元,在村内修了一条宽5米、长300多米的水泥路,极大方便了厂地双方的互助交流。1999年共投资11万元,首先与特钢厂协商,铺设管道4000米,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接着整修村内的用电网络,使农民用电由原来的1元/度,减少到0.52元/度,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组织人力,充分利用当地石头资源,兴修水利,建起水渠2600多米,利用钢厂废水浇灌农田,使水浇田增加了180多亩,彻底解决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浇地难的问题。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石家岭村党支部、村委会新一届负责人,立足本村实际,带领全体村民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为把石家岭村建设成现代化新农村高歌猛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还有1个地名与石家岭村同名:湖南永州零陵区邮亭圩镇石家岭村

石家岭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