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钢城区 汶源街道 青冶行村

青冶行村介绍

青冶行村位于莱城东南30公里、距黄庄镇政府南5.3公里处。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2公里,东邻通香峪和尚峪村,西接大上峪村,南与新泰市的路踏泉、旋崮河村接壤。地处山区,耕地1710亩,1671口人。 据《陈氏族谱》载:“陈姓明洪武年间自-县迁居莱芜,清中叶迁至青冶行。”因为出土了冶炼炉、锅、矿坑,人们以为是商周冶炼青铜的地方,故取名青冶行。村有陈、段、杨、桑等13姓,陈、段两姓居多。 新中国建立前青冶行村隶属蒙阴县;民国初年为蒙县北一区,下设九社,青冶行村归历山社管辖;1939年在黄庄一带成立人民政权属蒙阴管辖;1940年归新泰管辖,1941年又划归蒙阴;1942年划归博莱县;1944年7月博莱县撤销复归蒙阴县;1945年5月,划归沂源县为第六区;1957年撤区设乡,青冶行归黄庄乡管辖;1958年成立黄庄人民公社;1984年,黄庄区下设黄庄乡、丈八丘乡、东王家庄乡,青冶行属丈八丘乡;1985年撤区设乡镇,青冶行归黄庄镇;1991年,莱芜划为地级市后,归莱芜市;1993年,莱芜升为地级市,设钢城区,青冶行村属钢城区黄庄镇政府管辖至今。 青冶行村人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之下革命热情高涨。1939年党就在该村成立新蒙阴县青冶行乡政府。在党和抗日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抗日“乡中队”。当时村里有14人参加了抗日“基干团”。他们与日本鬼子、汉0队,做着殊死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在-重点进攻山东之时,青冶行村人听从党的召唤,英勇杀敌,奋勇作战,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被命名“全国战斗英雄”、并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左太传就是众多英雄人物中的一个。抗日战争中,左太传所布的地雷阵,一次就炸死日军20余人;解放战争中,左太传的“爆破队”,奉命奔赴博山关顶子村阻敌,90里路,一上午就赶到,全队被军区-命名为“飞毛腿队”,他们在这里的要道上布满了地雷,一次就炸死敌人24名,一场激战俘虏了300多名敌人。 被当时沂源县评为“四模范”之一的“神-陈现义”,一次在阻击-军队时一气就击毙敌人20名,被鲁中军区授予“神-”的称号。另外还有命名为“机动灵活的陈现尚”、“沉着应战的陈可征”、“忠诚老实的陈万帮”等战斗英雄。 新中国建立后,青冶行民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与村民一起整山治水,事事以集体为重,以国家为先。1953年在换工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两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秋成立了四处初级社,由陈万帮、陈现恒、左效文、段文帝任社长,他们带领村民修壮子山水库一座。1957年村民成立了林业队,在村南建起果园、花椒园、桑园等。 青冶村人丰收不忘国家,1958年村里当年交公粮10万斤,优质棉1万多斤,优质花生7万多斤,被县委县府评为“红旗村”。 青冶行人战天斗地,从没有向困难低过头。1958年,又建成腊山水库一处。由于荒山面积大,耕地少,从1964年开始,村领导又带领本村劳动力治山造地,人们吃住在荒山,先后整治了南峪、罗天崖、王峪等山岭,修成了层层梯田。由于青冶行的成绩显著,镇县每年都在青冶行召开封山造林现场会,带动了黄庄地区林业的发展。 1966年村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又在东沟修水库一座,从而彻底解决了东部良田与果园的灌溉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青冶行至官庄有2公里,原是羊肠小道,有18个弯,过6次河才能到官庄,被新泰、莱芜去蒙阴县经商的人称为“八里沟”。1971年村人将其修成机耕路。1996年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又进行了拓宽取直,成了畅通无阻的公路。 1972年打机井一眼,全部机电配套,修水渠900米,浇地200亩。1974年在庄南钻深井一眼,深94米,每小时上水42立方米,浇地70亩。现已报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冶行村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村民更新了观念大力发家致富。村民陈彬德、-德靠养兔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户,其中-德在青冶行村最早盖起了二层小楼,带动了全村户户养兔。一批果园承包户、花椒承包户成了致富典范。如今,青冶行村共有石料厂5处,石灰窑3处。这些厂子安排了大量剩余劳力。原来的破旧的草房全部换成了大房,一幢幢二层小楼也拔地而起。勤劳、朴实的青冶行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描绘明天美好的蓝图。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青冶行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