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峪村介绍
黄花峪村位于镇政府东6公里处。北靠巍巍历山,南偎霞峰河,东连霞峰村,西与沙岭子村相接,可谓依山傍水,美丽富饶。现有耕地110亩,人口156人。 早在清雍正年间,由刘姓从莱芜北孝义村迁此定居,建村时因村四周山梁盛开黄色野花(即野金针花),故名黄花峪,以刘、桑姓人居多,以盛产樱桃和杏而闻名四方 据史书记载,民国初年,黄花峪村属蒙阴县黄庄东王庄乡辖;1958年属黄庄人民公社;后几经沿革,现属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所辖。 该村在建国前.与沙岭子村、茄子峪村合为一村。3个村一个支部,刘加志和刘训功都是党支部成员。他们带动群众共同搞土改,帮助无劳力户搞好农业生产,使村里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 解放后,黄花峪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2年抗美援朝时,刘加宝在朝鲜战场英勇作战,曾荣获多次嘉奖;志愿军归国后.任某部营营长。 1952年,该村成立了两个互助组,分别由刘加志和刘训功领导。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在刘加宝的带领下,土地入社,组建生产队。在“农业学大寨”时期,该村主要的工作是退林还田,整修梯田。几年0整田50余亩,在北山和东山整树穴2000余个,主要栽槐树和柏树。土地以地瓜、花生为主。1966年霞峰水库的水从该村经过,村里又平整土地造水浇田80余亩,全村社员积极打石、垒堰、修渠道。从此,玉米、小麦成了该村的主要农作物。1968年后,该村逐步引进以黄金桃为主的桃、苹果、杏和樱桃,从此,大面积栽培经济树,并逐步形成规模。 黄花峪村境内,生物资源较丰富。除人工饲养的动物和人工栽培的植物之外,野生的动植物有野兔、黄鼬、狐狸、獾等。鸟类有喜鹊、斑鸠、布谷鸟、猫头鹰、山雀、乌鸦、老鹰等。 野生植物有山葡萄、白蜡、野柿子、迎春花,最多的数野金针。可作药物的有黄芩、黄芪、远志、丹参、沙参、栝蒌、半夏、何首乌等。 1976年,在书记刘金生及两委的领导下,在村北修起一座蓄水池,开山泉多处,全村吃上了自来水,这在本镇也属首例。1996年在村前河边打一眼深水井,把水引到山上的大水池里,既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又灌溉了村中的百亩果园,为富民强村作出了贡献。2001年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修了一条长1500米的环山路,并拓宽了一条通往村前柏油路的沙土路。由于道路畅通,果品能及时外运,卖上好价钱,增加了果农收入。1978年秋天,村里架上了电,从此小再用煤油灯照明了。改革开放后,家家购买了电视机。村民刘春祥,从安徽购进茶叶,推销至全镇各代销点,成为该村第一个个体经商户,如今他已购买了汽车,专卖各种茶叶。 产业结构调整后,该村逐步形成了以经济树为主的果林带,以大樱桃、杏、桃为支柱产业,主要有乌克兰、红合包、凯特杏、麦黄杏,栽植面积占耕地的80%。所产水果主要销往青岛和福建。大樱桃产量逐年提高,栽植面积占耕地15%左右,由于本品种成熟早,个大、味甜,很受欢迎,在每年农历三月份上市,市场价格达到每斤4—5元。现在,有些村民已上樱桃大棚,每年在正月便上市,主要销往青岛、济南等城市。林果的发展使村民的收入年年提高。 黄花峪村正沿着产品调整的路子,以强民富村为目标,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