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庄村介绍
大官庄村位于莱城东面14公里处,距辛庄镇政府驻地4公里,是辛庄镇南部的一个大村。北邻簸箩村,西靠南蛇沟,南与东涝坡村接壤,向东接钢城区西田庄村。地处丘陵,耕地2064亩,555户,1532口人。 据1989年村碑记载:大官庄建村于洪武年间。明嘉靖时改称大官庄。村中有清雍正八年碑《重修观音堂记》云:“县治东三十里许有招抚庄者。”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碑记载:“招抚官庄”。 辛庄镇、区、公社、镇沿革变换频繁。大官庄村始终受辛庄镇管辖。 村中有25姓,30多年前,人们编成姓氏歌:“亓孟孙李,段只石王。丁马徐魏,滕纪韩杨。侯许卢郭,吕刘伊张。”亓姓居多。如今马姓已迁出,赵姓迁入,滕郭两姓无后人。 村北有乔店水库南干渠。水渠绕王子山由北折东,在山前蜿蜓向西。村北有小水库四座,村南一座,乔店水库水能灌溉这里90%的耕地。大官庄人通过治山治水,耕地平坦,灌溉便利,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庄稼年年丰收,大官庄村号称辛庄镇的“粮仓”,每年向国家缴纳15万公斤之多粮食,人们说“一个铁车乡,不抵一个大官庄”。 村庄大,建村年代久,地处要冲,所以旧社会这里经济文化均较发达繁荣,古建筑、古迹、商号多。 建国前村里富户多,商贾亦多,有经营土布丝绸的“富春永”,有制作食油的“福园”、“广盛恒”,还有酒油兼营的“降盛恒”。这些商号里的人,有的将生意做到了周村、青岛等地。 大官庄的戏班子远近闻名,建国前大官庄就有莱芜梆子剧团。建国后特别是1958年,村支书亓春恒任团长。在原有几个骨干演员亓海文、许恩科等的指导下,又吸收了一批青年演员,规模更宏大,道具更齐全,演出更频繁,剧团更活跃了。演出剧目有古装戏《辕门斩子》、《两狼山》、《铡美案》、《桃花庵》、《借年》、《对金抓》等;现代戏《送猪记》、《平原游击队》等。过大年演大戏,有时从小年唱到二月二,十里八乡的人来看戏。亓海文男扮女装饰演花旦,演技高超,深受乡亲们欢迎,当时人们说“跑折腿,磨破脚,还不知海文出角不出角”。 大官庄村民一向热爱书法艺术,很有名气,诸如早年的亓因培、亓迁培、亓育才、亓霖甫(隶书)、亓若梁、孟伯祥(欧体)、段式如(柳体)。后来的亓玉栋(柳体)、纪明玉、徐儒真。现在也大有人在。 村里出了几个名医。亓翥鸿、亓揆文祖孙二人是有名中医。亓揆文是上海荣华医院有名的医生(现已离休)。名中医段明训,字式如。先教书,后从医,德医双馨,眼科尤为突出,誉称“眼光奶奶”。 大官庄人十分重视教育,民国二年,就建立小学堂一处,建国后又建立了完小、农中(后改称联中)、联小等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学生,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的亓丰瑞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是首钢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正在美国留学的许向军是后起之秀,现在每年都有大中专学生,累计百余名。村人以教书为荣,魏中和一家14人是教师,被称为教师之家。 大官庄村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人们踊跃出人出粮支援革命战争,仅1946年“大动参”时,村里一次送走40人参军,解放战争年代一支几十人的支前队奔赴淮海战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有1几位本村战士赴朝参战。有9名英烈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永存。 村里有堪称军人世家的许恩科,字甲臣,村里名人,一生热爱文艺是村里剧团的骨干演员,也是出色的乐工,他关注公益事业,2000年,在其倡导下,并出资千余元,建立了村老年活动室。更值得称颂的是,一家有10人是军人(其一是女婿)。解放战争时期,送一子一女入伍。实行义务兵役制后,又送3个儿子.4个孙子加入解放军行列。可谓军人世家,模范军属老人。 峥嵘岁月,沧海桑田。1955年,村支书亓春恒等领导组织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官庄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从此,勤劳朴实的大官庄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党的富民政策实行后,村里的手艺人如虎添翼,铁、木匠,建筑工,煤矿工,各显其能。现在的村民真是腰里有钱,囤里有粮,居住条件高。人们这样唱道:“昔日茅舍村流水,今朝瓦房伴高山。”如今的大官庄确实富起来了。 勤劳善良的大官庄人定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富裕更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还有6个地名与大官庄村同名:山东济南济阳县垛石镇大官庄村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大官庄村山东青岛即墨市蓝村镇大官庄村山东青岛黄岛区海青镇大官庄村山东济宁曲阜市防山镇大官庄村山东青岛平度市灰埠镇大官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