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河南 南阳 新野县 城郊乡 吕庄村

吕庄村介绍

吕庄村位于乡境南部,新水公路两侧,距乡政府3公里处,南连郭营、袁庄村,北邻张营村,东与胡营村、五星镇方营村接壤,西依白河。面积5.1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解放后,吕庄先后由五龙(五星乡)、城关两个乡(镇)管辖。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吕庄大队。1963年属城郊公社为吕庄大队。1984年社改乡属城郊吕庄村委会。村委会驻吕庄。辖11个自然村。吕庄清乾隆年间吕姓自中提迁此定居,故名。陶庄清乾隆年间,陶氏从今城关镇官驿巷迁此,以姓定村名。王庙明万历年间,王姓迁此,以庙定居,以姓和庙结合为村名。杨庄清乾隆年间,杨姓从城关镇迁入建村,以姓定村名。齐岗原名阎岗,清嘉庆年间,齐姓从今上港乡齐花园迁此,仍名,清末更名齐岗。曾洼明景泰年间曾姓自施庵曾营迁此建村。因村址地势低洼起村名曾洼。肖庄清中期肖姓从今五星镇杜庄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中堤明嘉靖年间,徐姓从今城关东关迁此,依堤而居,村东有关爷庙距县城7里,村名七里庙。1912年后,沿堤有3个村,先后以堤名村,此村居中,故名中提。前堤原称李堤,1912年易名前堤。后堤原名竹园,1912年易名后堤。黄庄明后期黄姓自今歪子岗头迁此,以姓代村名。 人口民族目前,吕庄村辖11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831户,3285人。其中男1743人,女1542人;均为汉族。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3%,初中文化程度占8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有喻、解、李、徐、曾、吕、黄、王、刘、杨、肖、关口、 曹、姚、郝、赤、陈、商、周、庞、方、齐22个姓氏。 自然状况吕庄村地处白河东岸,地势平坦,一级省道S244线从村西穿越,土地肥沃,西部以沙土、黄壤土为主,东部以粘土为主,适宜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军民渠从齐岗向东流去,可灌溉肖庄、齐岗村土地。 主要经济状况建国后,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蔬菜种植上,引进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建高标准蔬菜大棚30座,种植面积3000亩。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0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8元。 社会事业 教科文卫建国前,村原有私塾2所,建国后,村内有小学2所(即齐岗学校、王庙学校)。但规模不大,有一部分儿童,需到邻村张营水府庙和袁庄小学就读。70年代,齐岗小学迁址到吕庄,成为吕庄学校(小学)。1990年,村筹资20万元,新建吕庄小学教学楼一栋,有12个教学班。1994年,又筹资8万元,兴建了1栋楼房。校园内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达到了“六配套”标准。2003年,村小学有学生410名,教师19名。另外,村有中学1所,建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与袁庄、张营、郭营等村联办。共设12个教学班,有教师42名,学生670人。 村重视科技工作,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村从山东聘请两名高级农艺师驻村,给村民辅导、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同时,还对村民进行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知识的培训。办培训班50余期,受训村民3000余人(次)。村有种菜技术能手、技术员150余人。 建国后,村有文艺宣传队,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眼下,村有图书室1个,藏书1000余册;有“青年民兵之家”活动室、“党员活动室”。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村缺医少药。后医疗事业有了发展。1978年,村有卫生所1个。2003年以来,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村民生活建国前,多数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吃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穿着主要靠自纺自织的土布料。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互助,村民生活有了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3年,村民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细粮比例占85%。去年,除细粮比例占95%,蔬菜、禽蛋、肉类、水果消费大幅度增加。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住房讲宽敞、用品讲高档,成为一种新时尚。住房由原来的土木结构的屋架房,发展成为砖混结构的楼房,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米,上升到2003年的25平方米。人均收入由1993年的980元,提高到2007年的2318元。村民耐用消费用品,拥有摩托车110辆,洗衣机100台,电视机790台,电话450部,汽车8辆。 还有7个地名与吕庄村同名:山西运城闻喜县郭家庄镇吕庄村山东济宁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吕庄村山东济宁微山县微山岛乡吕庄村山西运城永济市张营镇吕庄村山东济宁金乡县肖云镇吕庄村山东济宁汶上县寅寺镇吕庄村江苏宿迁沭阳县庙头镇吕庄村

吕庄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