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重庆 巫山县 庙宇镇

庙宇镇介绍

庙宇镇位于巫山县城西南部,地处渝鄂两省的巫山、奉节、建始三县陆上交汇中心,距巫山县城57公里,距奉节、建始县城均约60公里,是两省三县的重镇,是一座文物古迹集中的区镇。这里十里平川,群山环抱,形成一块小盆地。 庙宇镇2007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996万元,增长19%。庙宇镇 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分别达到15520万元和5400万元,一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49万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7691人减少到2138人,全镇经济增长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5200人,全年农民务工收入达到76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42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1.5%。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五保救济金及各种救灾救济款项125.56万元,城镇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居民的生活保障水平不断得以加强。经济工作被县委、县0评为乡镇二等奖。 -历史典故 庙宇镇何故称“庙宇”,其实明清时期,庙宇镇叫坪龙坝。到清朝乾隆中后期,庙宇镇 随着人口增多,商贸活跃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拓修了通往湖北建始县的骡马大道。而各省移民所建立的商业同业会和公所,形成了经济繁荣,兴建庙宇也蔚然成风。在近1华里的老街上,颇具规模的有万寿宫、帝主宫、泰山庙、禹王宫、财神庙、观音阁等寺庙会馆。大小庙宇鳞次栉比,各种庙会名目繁多,烧香拜佛络绎不绝,呈现出浓郁的寺庙历史文化。由此,“庙宇”便替代了“坪龙坝”的称谓。现镇内保存有清代所建造的“观音阁”、禹王宫和陶家老屋,其建筑具有传统风貌,有重檐和单檐之分,均为砖木结构。此外,在场镇附近还有宝潭寺、文昌宫、镇平寺、长阳观、祖师庙、地母庙、古东寺、黄经堂等几处寺庙。另有清代晚期所建造的具有中西式结合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在偏僻的山区更显别致。该教堂位于镇中心,是渝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教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法国神父德司望来庙宇创建教堂,曾受美国教会资助,于光绪二十九年落成,占地5458平方米,建筑面积2482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弧形顶,室内的壁画、吊灯及浅浮雕图案富丽堂皇。教堂钟楼耸立其间,庙宇镇 在“文革”被拆毁前的近80年内,每当洪亮的钟声敲响时,方圆十里清晰可闻、久久回荡。教堂的四周建有四个花园,种着奇花异草和无花果树。现在庙宇盛产的无花果就是当时神父从法国引进的。教会鼎盛时期,渝鄂边区上千教徒在此作礼拜活动。至今仍有不少教徒在此进行宗教活动。 -旅游景点 “宝潭寺”位于庙宇镇东,该寺坐落在一山洞洞穴内,面积约1000千平方米,庙宇镇 是一处洞寺合一、颇具规模的大庙。该洞穴俗称龙洞,坐南朝北,空旷薄大,群山环抱,绝壁千丈,气势雄伟,仅洞的正前方有一出口,洞外连接有两个天然大漩涡坑,相传是龙打滚形成的。明万历六年,僧德海在洞壁书刻“宝云洞”,清同治元年兴建洞口城阁,更名“宝潭寺”。现洞内寺庙建筑已毁无存。紧靠宝潭寺即是闻名于世的龙骨坡遗址。由中国科学院、重庆自然博物馆和巫山文管所组成的联合发掘队,经过四年的发掘清理(1985—1988年),发现了两百多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被称为“巫山人”;1997年,经过第二阶段发掘,在同一位层又出土了大批石制品,这些石制品制作简单、粗笨,代表了二百万年前混沌初开的石器工业,被称为“龙骨坡文化”。2003年,中科院又进行了新的考古发掘。“龙骨坡文化”对“巫山人”的确立,说明祖国的祖先早在二百万年前就在巫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联系到巫山县出土的各时代文物的年代来看,把巴渝历史从4至6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推达到二百万年前的古人类时代,把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充分说明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文化摇篮,同时为探讨人类起源地域与演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巫山龙骨坡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庆市人民0将庙宇镇公布为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乡镇建设 城镇建设 为完善场镇功能配套的场镇局部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完成,场镇的总规修编工作在筹备之中庙宇镇 ,继续保持了市级卫生城镇和文明城镇的称号,城镇化建设工作被县委、县0评为先进乡镇。投资1400余万元的庙宇坝土地整理工程已经顺利完工,投资550余万元的长莲路已完成路基改造,目前已进入路面铺装阶段,长坪村烟水配套工程建成水池37口22000余方,全面解决了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需求。小营、杨柳、水磨、庙宇等村实施的11.9公里道路通畅工程已全面完工,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通建设工作被县委、县0评为三等奖。2007年,庙宇镇顺利完成了20个村(居)委的换届选举,新的村(居)、支两委通过广大村居民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群众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提高,工作成效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被县委、县0评为二等奖。 社会事业建设 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培育“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实现了广播电视和电话“村村通”。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庙宇村新出土的墓室壁画填补了中国长江以南元代墓室壁画的空白,被成功迁往重庆三峡博物馆陈列展出。现今亚洲最早的204万年前的龙骨坡文化遗址得到市0高度重视,将被打造为重庆市文化名片。“龙骨坡抬工号子”已被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为全县唯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全镇教育“两基”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普九”欠债本金全部偿清,中小学D类危房基本消除,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大庙中学67人考上重点高中,创历史新高,师资教育得以全面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得以贯彻落实。重大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所有村社,农民参合率达到81.5%以上。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实现全免费。庙宇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劳动力就业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县二等奖。平安庙宇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镇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等得到明显控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有效加强,刑事犯罪高发势头以及非法参与门徒会等-组织、非法种植罂粟等均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有所上升。社会预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全工作均被县委、县0表彰为先进单位。 支农惠农 在免除农业税及其附加基础上,种粮直补、撂荒地复耕补贴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已经全部实现直接发放到户,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政策和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进展良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解决农民工最关心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权益维护等实际问题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庙宇镇作为两省三县陆上物资集散地的历史地位得以恢复性发展,传统的赶场习俗对周边人流、物流和经济流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全年市场交易量达到9000多万元。广大群众对招商引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氛围逐步形成。 0自身建设 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镇人大及广大代表的监督,认真听取和采纳人大代表、政庙宇镇 协委员的宝贵意见,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有了提高。认真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廉政建设和反-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始终坚持把0自身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塑造勤政廉政新形象。按照“务实、高效、廉洁、创新”的要求,切实加强0自身建设。将依法行政贯穿于0工作的全过程,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力打造法治0。 -经济产业 巫山庙宇镇充分抓住今年作为重庆市科技兴粮示范乡镇的机遇,狠抓农业科技投入,提出了向科技要效益的口号,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来带动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基于该镇的地理气候条件,地膜覆盖技术被作为玉米生产的抗灾避灾关键技术措施来实施。在春耕生产之初,该镇和县农业局就组织专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先后分片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10次,培训农民154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248份;并在永安、南溪、新城等3个村建立了示范片,补助农膜0.9吨,严格按技庙宇镇 术要求进行标准化种植,以带动其它村玉米标准化技术的推广。目前,其它各村也积极运用地膜栽培玉米技术,争先邀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指导,并按照技术要求认真操作。农民纷纷表示“0想方设法来提高庙宇镇的粮食产量,增加庙宇镇的收入,肯定要按标准认真做了”。今年该镇实施的地膜玉米3000余亩,仅此一项即可增产粮食20多万公斤,增收30多万元。 -乡镇发展 巫山县庙宇镇小营村作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村民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安定和谐。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872元上升到5120元。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小营村正扬起风帆,驶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作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转作风,齐心协力谋发展 90年代末,小营村还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差,交通信息不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许多农民“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典型贫困村。2000年,新一届村、支班子组建后,通过认真分析原因,认为要想改变这贫困落后的面貌,首先得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于是,村、支两委班子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心愿,倾听群众呼声,鼓舞村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组织群众观看科教影片,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号召村民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向贫穷开战,改变落后面貌。通过一系列工作,小营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形成了人心齐、干劲足,团结奋斗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抓建设,战天斗地建新村 6年前,小营村没有公路,人畜饮水困难,村内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村外的物资运不进来,村民们只能靠肩挑背“磨“,基本是“靠天吃饭”。面对如此落后的自然条件,村支书吴名春带领一班人到县级各个部门筹集资金,并通过“一事一议”鼓励村民出工出劳,修建村级公路,从此迈开了小营村改变落后面貌的第一步。2002年5月,小营村第一条村级公路开始动工,支书吴名春为修建公路,吃住在工地。并在他的带头影响下,全村所有成年劳动力参加了修路,仅用两个月时间,修通了村级公路9公里。2002年7月5日通车典礼时,80多岁的李老汉含泪向村、支两委的干部深深鞠了三个躬:“我活了80多岁,终于看到公路修到了自已家门前。” 从2002年到2005年,全村修公路32公里,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新建人畜饮水池12个2.4万立方米,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家家饮上自来水。为了彻底解决通讯不畅,信息闭塞问题,村干部多次到县电信局,争取支持和帮助,现在全村已有300多户安装有线电话,200多户家中用上了手机。小营村人凭着“一条扁担,两只肩膀”,历经三年时间,不但在全县率先新修了沼气池,还将2000多亩高地不平的低产田改造成了排灌方便的新良田,使农业走上丰产优产的新道路。 树产业,富民强村奔小康 小营村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谋求经济发展。2003年,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开始发展烤烟,当年种植烤烟300亩,到2005年烤烟种植达到1000亩,产烟4000担,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魔芋300亩,并在村里建立了一个芋角精加工厂。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畜牧业。2005年共出栏山羊800只,生猪1200头。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小营村开办了采石场、预测板厂、水泥空心砖厂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纯收入14万多元,并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50多名,为集体兴办村级公益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文物雕塑 巫山县庙宇镇雕塑——七星伴月。庙宇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间小盆地,是重庆市巫山县万亩水稻丰产区。因庙宇镇周围有七颗星星似的小山,绕成半月状,庙宇镇以此在镇中心树立了七星半月雕塑。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骨坡遗址”就在庙宇镇

禹王宫居委会
禹王宫居委会
龙骨坡居委会
龙骨坡居委会
南溪村
南溪村
田合村
田合村
小营村
小营村
杨柳村
杨柳村
水磨村
水磨村
新城村
新城村
报丰村
报丰村
白庙村
白庙村
庙宇村
庙宇村
柏树村
柏树村
永风村
永风村
永安村
永安村
长梁村
长梁村
九台村
九台村
银矿村
银矿村
庆上村
庆上村
长房村
长房村
长坪村
长坪村

庙宇镇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