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所村介绍
一、尹所村概貌描述 尹所村位于中潮镇东北部,东接德顺乡、南邻杨庄村、西交坪坝村、北靠黄堡村,处两河交汇处,红色旅游路线穿村而过,自然风景得天独厚。 明朝初年,为逃避战乱,尹姓、朱姓陈姓从浙江搬迁至尹所村现在位置居住,有诗为证:“五开祠宇铁壁铜墙,两浙权兴水源木本”。至1980年,尹所隶属中潮区,属黄堡公社。1984年3月,中潮区更名为中潮镇,尹所大队改称为“尹所村”,属黄堡乡辖区。1992年1月25日,为贯彻落实《关于黎平县建镇并乡撤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省政府(1992)33号)文件精神,中潮区正式变更为中潮镇,尹所从黄堡乡独立出来,正式变更为尹所村。全村辖14个自然寨(尹所、新寨、平寨、屯上、外塝、里头寨、关门山、大田坝、转水、古贾冲、猴子塝、下方、几梅、农场),15个村民小组。 全村总面积23.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11078亩,耕地面积1938.18亩,其中稻田面积1846.23亩,自留地91.95亩。主要生产水稻、油菜、水果、蔬菜、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林业以杉木、松木、楠竹为主,林副产品有松茯苓、香菇、木耳、松脂、五倍子、木炭等,年人均收入2900元,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 二、民族构成 尹所村总人口2623人,是一个集汉、侗、苗、彝、壮、白等民族为一体的聚居村,其中侗族人口1736人(男1022人、女714人),汉族人口735人(男393人、女342人),苗族人口137人(男65人、女72人),彝族人口4人(男2人、女2人),壮族人口8人(男6人、女2人),白族人口3人(男2人、女1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交往的广泛性,民族构成也发生着变化。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富足,外出务工、经商者均为青壮年,据目前统计数据:留村总人数1734人,外出总人数889人,其中侗族外出人口473人,汉族外出人口323人,苗族外出人口93人。 目前留村人口中,多是未成年人及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外出人口中,以侗族外出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比重最大,汉族外出人口次之。 三、生产状况 尹所村农作物主要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近年来,引进国家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人均占有粮食迅速提升,由原来的人均400公斤提升到人均500公斤左右,同时在水稻田养殖鲤鱼以优化农业生态结构,又能增加收入。 尹所村在不断调整农产品结构,在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分季种植马铃薯、油菜等作物。同时,发展养殖业,推广稻田养鱼体系,林下养鸡体系等,扩大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竹荪种植、茶苗培育等林副产品加工,并以村牵头建立起一座中小型砖厂,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积极推动尹所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使村民科技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发三十年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惠农政策接二连三,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由原来的畜力耕作变为机械耕作。耕田机、脱粒机进入寻常百姓家,世代务农的老百姓也搭上了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列车。耕作工具的变化,使生产力水平得到飞跃性发展,结束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四、文化活动 尹所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民族风情独特。 侗族在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择日过侗年,农历二月初二是花炮节,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为祭牛节,秋收时节吃新节等。每当节日来临,侗族村民从四面八方齐聚到-地点,唱侗戏、彩调、吹芦笙、“多耶”,别提多热闹。此外,不同的节日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例如:祭牛不允许使用牛,吃新节要吃新米,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据说,谁抢到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正月十五踩歌堂、四月八、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踩歌堂最为浪漫。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踩歌堂的参与者多为未婚青年男女,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聚在鼓楼下对山歌,以歌传情,表达彼此爱慕之意。 这些节日,都延承了原生态民族传统,镌刻着远古而来的民族记忆,让人领略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五、生活变化 尹所村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行政村,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逐渐富足,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通村公路、人饮安全工程、步道硬化等基层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为村寨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百姓的餐桌也更加丰盛,鸡鸭鱼肉再不是逢年过节才能享受到的稀罕物,自家种的梨子、橘子、杨梅等水果就是吃个新鲜。党的政策让尹所村村民在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六、教育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西部地区“两基”目标,尹所村现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近十年来,尹所村考取本科12人、大专16人、高中31人、中专技校26人,其中大学本科留村1人、大专留村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