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县介绍
县情概况 洛浦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处东经79°59′-81°83′,北纬36°30′-39°29′东邻策勒县,南靠昆仑山,西以玉龙喀什河为界与和田县、市隔河相望,北伸延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为邻,南北长约337.5公里,东西宽约24.9公里至67.5公里,总面积1428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0.2%,平原绿洲占5.8%,沙漠占84%。县城西距和田市22公里,北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007公里,直距约900公里,315国道横贯全县。 1989政区划分:洛浦县辖八乡两镇(吉亚乡、布亚乡、恰尔巴格乡、纳瓦乡、山普鲁乡、杭桂乡、多鲁乡、拜什托格拉克乡、洛浦镇、玉龙喀什镇)、一个直属管理区(阿其克管理区),239个行政村,有良种场、苗圃、林场各一个。 截止二00一年底,全县总人口24.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88万人,占总人口的88%;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8.57%,汉族占1.4%,其它少数民族占0.03%。 地理地形 洛浦县地形南高北低,整体成条形,分四个地貌单元:一是南部中山带,海拔3300米以上;二是山腰起伏带,海拔约1500-3300米;三是山前冲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海拔约1200-1500米;四是北部沙漠区,海拔约1300米以下。境内山丘属昆仑支脉,南部最高山为铁克勒克山,海拔5466米。 洛浦县属极度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能和热能丰富。平均气温7.8-12摄氏度,年无霜期217天,年均降水量35.2毫米,蒸发量2226.2毫米,日照2653.7小时。 全县有六条河流,玉龙喀什河、阿其克河、欧吐拉克河、萨格河、库兰木勒克河、帕合塔里克河(玉河喀河合称为和田河)等,均发源于昆仑山脉。玉河是洛浦县主要的水利灌溉资源,流经县境190公里,年均径流量22.87亿立方米,年均引入洛浦县灌溉用水量6.5亿立方米,境内溢出地面的泉水约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8770万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56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8亿立方米,埋藏较浅,便于开发,目前有两座水库,在春季调节浇灌。总库容量为2270万立方米,可利用的库水量为1530万立方米,水量分布为夏富、秋平、冬少、春缺(春5.6%、夏80.6%、秋11%、冬2.6%)。 地质疏松,通透性好;可耕性好,适种性广,有机质分解快,供肥迅速,有利于作物生长。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粮、棉、油、果、桑、蚕、林、畜、禽、鱼等都己繁育和引进许多优良品种,对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有广阔的前景。野生动物主要有黄羊、雪鸡、旱獭、野猪、狐狸、野兔、麝鼠等,野生药用植物有党参、黄芪、香槿、茵陈、大黄、青兰、沙师、甘草、麻黄、大芸等。阿其克山有多种矿产,初查明石灰石矿储量为一亿五千万吨,石膏矿、红胶土等储量也大,品位高,裸露地表,易于开采。东部戈壁,西边玉龙喀什河滩,有储量丰富的砾石、卵石这对发展建材业条件十分优越。 气候水文 气候:洛浦县属极度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分四个气候区:一是南部中山寒冷区;二是中部温暖区;三是浅山带温凉区;四是北部温暖干旱区;农业区划在中部温暖区。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能和热能资源丰富,空气干燥,蒸发量大,多沙暴,多浮尘。平均气温7.8-12摄氏度,平原绿洲为11.4摄氏度,最高极度40.1摄氏度,最低极值24.6摄氏度,年均日较差13.9摄氏度,年无霜期217天,年均降水量35.2毫米,蒸发量2226.2毫米,日照2653.7天,占可照时数的60%,全年盛行西风,年均风速2.2米/秒,大风挟带沙尘和干热风是主要气候灾害,一月平均气温零下6.1摄氏度,七月平均气温为24-26摄氏度。 水文:全县有六条河流,玉龙喀什河、阿其克河、欧吐拉克河、萨格河、库兰木勒克河、帕合塔里克河等,均发源于昆仑山脉,属冰雪融水补给型河流,除玉、阿两条河以外,其他四条河均无灌溉作用。玉河是洛浦县主要的水利灌溉资源,流径县境190公里,年均径流量22.87亿立方米,年均引入洛浦县灌溉用水量6.5亿立方米,境内溢出地面的泉水约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8770万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56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8亿立方米,埋藏较浅,便于开发。目前有两座水库,在春季调节浇灌。总库容为2270万立方米,可利用的库水量为1530万立方米,水量分布为夏富、秋平、冬少、春缺(春5.6%、夏80.6%、秋11%、冬2.6%),全县春季灌溉水量10529.12万立方米。建设干、支、斗、农渠四级渠道4596.9公里,水利工程配套建筑物1835.38座。 经济建设 洛浦县是农业县,玉龙喀什河是主要的水利资源,绿洲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平原区土质疏松,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有优越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棉花、蚕桑、园艺、畜牧并重,且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程度分别为:小麦98%、玉米60%、棉花80%,被自治区确定为棉花基地。 2006年1-10月份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4288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3932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3530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5423万元。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可以看出:目前该县三产结构比例为32.5:31.5:36。1-10月该县乡镇总产值完成2200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同比增长17%。营业收入1976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同比增长3%;增加值为651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3%,同比增长12%。1-10月完成商品销售总额为18255万元,同比增加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070万元,同比增长30.3%。 社会发展 教育 2006年全县中小学校131所,在校学生39707名,小学适龄儿童22399名,实际招收22365名,招生率99.85%,初中生应招收15971名,实际招生16196名,招生率101.41%;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该县相续启动“国家扶贫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等校舍改造和更新项目,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面貌为之以变;全县39707万余名中小学生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加强,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双语”教学发展迅速,“双语”授课实验规模不断扩大,考入内高学生人数年年增加,教育教学工作走在全地区前列。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教育事业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县作为国定贫困县,教育落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差,师资缺乏都是制约该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教育基础设施这“一软一硬”两项建设,才能更好提高我县教育事业综合势力,早日实现自治区下达的两基“攻坚”目标。 医疗卫生 近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该县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保护增进人民健康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一定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卫生队伍,在发展该县卫生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县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12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8所。另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4个(县乡镇医疗机构开办的分支诊所等)。2006年底,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达605人,其中民族干部538人,汉族干部67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351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8人,初级职称327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医生1.6人,床位49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96张。 文化体育 该县县图书馆有藏书4.2万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藏书32万册,县城及乡镇有21台电影放映机,如今建成的人民广场、青年公园、文化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充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2004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级文化建设先进县。近年来该县广播电视事业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空前得发展,在2002年对摄录编设备更新的基础上,2003年又自筹资金增加了一台非线性编辑设备,对播出设备进行了更新,实现了数字化硬盘自动播出,使自办节目的质量得到了彻底的改观,2003年10月,我县完成了县城有线电视光缆改造,光缆总长13公里,使该县的有线电视网由过去的550MHZ的电缆传输网改造成了一个具有可以传输模拟电视、数字电视以及数据等综合业务光纤混合网。2004年完成了杭桂乡、多鲁乡、恰尔巴格乡有线电视分别于县城有线电视连网。县电视台的34套节目全部传输至三乡,光缆总长22公里。 人才及社会保障 近年来,洛浦县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就业、培训、劳动了管理、工资分配、社会保险福利等各方面工作日趋完善。目前,该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有284个,从业人员1.3万人,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41人,其中中级以上853人;城镇需要就业人员397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约2万人。2003年度以来该县加大了就业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力度,继续坚持“一靠政府扶持二靠个人努力”的就业路子和“分布实施,稳定推进”的社会保险管理政策,不断巩固“两个确保”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该县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地区各项工作要求,结合本县实际,争取在2005年年底的基础上,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养老、失业保险征缴率达到90%以上,医疗保险征缴达到100%。工伤、生育保险已全面启动;工资收入分配初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新体制,形成“以岗定薪”的新机制;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形成适合该县县情的社会保障标准体系。 名胜古迹 阿克斯皮力古城 阿克斯皮力古城位于洛浦县城西17公里处的沙漠边缘,东距杭桂乡祖拉吾绿洲3公里。 阿克斯皮力,维吾尔语意为“白城堡”或“白城墙”,显然为古城废弃后的名称。 古城大部分被流沙埋没。现公残存北面城墙一段,其余三面墙已无迹可寻,墙为弧形,残存的城墙长约百米,高约2.60米,厚约1.80米。城墙用大注不一的土坯砌成。土坯长约50厘米,宽30-40厘米,厚约10厘米。土块底面有刻划出的符号,现收集到的不明其含义,这些类似文字的符号,系用手指或树枝刻划而成。城墙有两个部分:下部较宽,可供城内守卫者巡回行走,上部为胸墙,有一排间隔距离相等的方形了望孔,用于观察防守,古城地在因多年风蚀,已低于墙下原地表约四五米。 根据弧形城墙分析,此城应是圆形。目前城墙附近遍布石器、陶片,有时可找到铁器、铜器残件和铜钱、珠子、骨头等物。 阿克斯皮力古城周围古迹范围十分广阔,古城遗址其实只在此范围的东侧,古迹处于沙丘绵延的沙漠,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20公里以上,南接玉龙喀什绿洲,东邻杭桂乡,西靠吉亚乡、北至沙漠纵深处,在这片沙漠的丘间低地上,陶片残件纷呈,房基、田渠历历可辨。关于这片古迹,较早的汉文记载见于民国初年成书的《新疆游记》一书,其文曰:“其地沙丘起伏,状若游龙,一望无际,相传为古营垒。或即谓于阗国都,颓垣露外间,有时流沙开处,城廊宛然,家具备置,且见大宗贵重物品。” 十九世纪中叶,有几个欧洲探险家访问过阿克斯皮力,如杜特雷依、斯坦因等,并留下了笔记。有一个叫格雷奈德的人,根据杜特雷依的笔记,首次撰文向欧洲人介绍了阿克斯皮力古城。 1901年4月7日,斯坦因由玉龙喀什转向阿克斯皮力古城,对古城进行了测绘,并采集到汉代钱币、印章等物。同时,在城墙西南1.5英里的地方发现一座古代庙宇的残迹,得到一些浮雕残件,十分精美。4月10日,斯坦因完成了他的考察,转向热瓦克方向。关于这座古城的考察结果,散见于斯坦因所著《沙埋和田废墟记》、《古代和田》等英文著作。 1929年6月14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来阿克斯皮力古城略作考察,后言此为古于阗都城,时代为1-8世纪。又云此古于阗东城,学术界或从其说,或为质疑。 50年代由史树青等学者组成的文物调查组,曾考察过阿克斯皮力,并“通过洛浦县委会”收集到五铢钱1件、货泉2件、汉文于阗文小铜钱1件,剪轮五件钱1件,榆莫钱1件。唐代铜钱4件,宋代铜、铁钱13件,黑韩王朝铜钱4件,老维文铜钱2件,单耳红陶罐1件,红陶小象1件,红陶马头钱2件,红陶小猴5件,红陶人物残片6件,残琉璃片8件,各色小琉璃株1包,骨雕小狮1件,错金小铜像1件,铜环1件,铜器耳1件,铜匕首2件,铜簪一件,铜马饰2件,契丹文小铜印1件,铜铁残片等。其中的红陶蚕,长5.2厘米,头部较大,身有轮节,作平卧状,姿态逼真,是古代和田蚕桑昌盛的证明,颇为学者重视。其中的青瓷四耳罐,被认为是河北磁县的产物。此类瓷器在和田地区所有古遗址中从未出土过,上述文物都是间接收集,不完全是出土文物,所以青瓷罐和那20件釉瓷片是值得怀疑,它们不一定是文物。最珍贵的是1929年黄文弼教授在此发现1枚于阗马钱,1901年,斯坦因也在此古城发现了1枚于阗马钱。于阗马钱为公元1世纪于阗钱币。 斯坦因考察阿克斯皮力古城时,曾首次发现土胚上的符号,但未能辨认出何种文字。此后,数十年沉默无闻,也不为旁人所知。1977年3月,初次发现了这些不认识的符号,此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新疆考古人员的注目。 50年代以来,考察阿克斯皮力古城的学者甚多,多采集文物与日俱增,但缺乏深入的研究。根据出土文物,阿克斯皮力古城的兴废时代应该在汉至宋代,是否玉阗国东城,尚需深入研究。 1957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普鲁古墓葬群 山普鲁古墓葬群位于洛浦县城西11公里,山普鲁乡南4公里处的台地上。墓葬群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出土棺木系梧桐原木所造。 1983年8-11月,自治区考古队来此挖掘大小墓20座。其中有大型丛葬墓两座及单体墓16座,马坑两座。死者多成年,葬式有俯身葬,仰身屈肢葬,头向无一定之规,马坑中有黑白2马,白马右侧后腿屈,黑马左侧四蹄直,头部均插白色羽翎两支,左古墓中还有完整的男性干尸1具。 出土文物近千件,有大量的衣帽、绑带、花边、印花棉布、刺绣、裁绒和拉绒地毯,毛褐、毡衣、花押、珠饰、梳蓖、铜镜、镜袋、靴鞋、手仗、摇扇、弓箭、铁铲、石膏佛像、陶木器具等。 纺织品、毛织品种类多,色彩绚丽,纹饰多样,是研究古于阗国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珍贵资料,出土丝绸品中有典型的汉代织锦纹样。有“飞凤”纹锦,“宝相花”双面提花锦,“群猴对戏”纹锦等。出土的“常宜富贵”铜镜,宽边铜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初步鉴定为汉代的遗址。山普鲁古墓葬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格达提麻扎 巴格达麻扎位于洛浦县多鲁乡色日克村,距县城3.5公里。据说麻扎内安葬着巴格达人,故名巴格达提麻扎。 巴格达提麻扎由礼拜寺和墓地两部分组成,墓地用树林围起来,定名叫“麦苏”。修建的礼拜寺,寺院有前后两门,12米高的门楼和呼塔,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另建有饭厅和3间宿舍。现存寺院和330亩墓地。 巴格达提麻扎建成百年之后,有人盗墓时,挖出两具尸体,还放火烧掉“苏麦”围墙。 1934年有个叫艾米的汗的妇女与人打架怄气,去麻扎上念经求圣,应求不灵,一怒放火,,又烧掉“苏麦”围墙。1939年多鲁乡富人热西丁阿吉捐资重新维修了寺院。1940年,盛世才修筑公路时,又拆掉寺院的饭厅。1967-1968年文革中群众组织又拆掉三间宿舍。 据说巴格达提麻扎是明代所建。1957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依麻木阿斯木麻扎 依麻木阿斯木麻扎,位于吉亚乡政府东北9.5公里,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现存坟墓两座。传说安葬着依麻木阿斯木和依麻木阿什木兄弟2人。 依麻木阿斯木麻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古墓在沙丘中。1938年,由穆斯林信徒捐资,在麻扎东南沙丘上修建礼拜寺一座,长30米,宽15米,建守夜房两间。麻扎西北面50米处挖水井一口,1958年,移风易俗拆掉礼拜寺。 每年4-5月份来自喀什、阿克苏及和田各地信徒们长途跋涉聚集这里祭拜,人数多达5000人至10000多人,形成盛大-。 依麻木阿斯木麻扎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吉满麻扎 玉吉满麻扎位于阿其克管理区,距县城约70公里。麻扎坐落在半山腰间,扼洛浦至策勒县山区之咽喉,下临小桥流水人家,古木参天,桑柳叠翠,卵石为溪,流水潺潺,在幽谷中的这个小村落中有个礼拜寺。麻扎的山坡下有荆刺一丛,郁郁葱葱,其下有地室1座,可宿1人,专供朝拜者进夜。 布亚麻扎 布亚麻扎位于布亚乡政府驻地东北部500米处,墓地面积80亩,现存礼拜寺1座,院门1个,墓房2间,经堂2间。布亚麻扎传说有二:1.因坟地上苦豆子草多而得名(维吾尔语苦豆草叫布亚)。2.传说900年前阿拉伯人来此传伊斯兰教,死于此地。100年后喀什依麻木玉素甫来此祭礼,得到真主相助,找到了这个阿拉伯传教人的坟墓。布亚麻扎保存完好。现在的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 热瓦克佛寺遗址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洛浦县玉龙喀什镇40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围沙丘茫茫无际少有人迹。热瓦克,维吾尔语意为亭台楼阁,因佛塔中土塔耸立,故名热瓦克,又译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 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 东墙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据说曾有立佛在内,此庙现毁坏殆尽。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以西、亲墙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塑像贴地墙壁,系用芦苇扎成桶状,然后如果用白胶泥糊出体形,最后用红胶泥塑出细部。原有彩绘,今基本风化不存。佛高约3米,每隔6、7十厘米即有一尊。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供养人像,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色彩单调,以褚色为主。泥塑佛像有明显的健陀罗风格的密集流畅,图案化的装饰衣纹。 院中为佛塔。塔系土坯砌筑,多处被人挖坏。塔基基本为正方形,高约六、七米,塔身为复钵式,残高为3米,从残迹看,不是多层塔。此塔为典型的印度复钵式佛塔。 寺院内外散布着红、黑钯和少量彩轴陶片,还可见散乱于也表的人骨、泥塑佛像残体和剪轮五珠铜钱,附近有屋宇建筑的痕迹,但范围不大。 1901年4月11-18日,斯坦因在热瓦克发掘8天,得到一些珍贵文物,测绘了遗址图,对91尊无法搬走的佛像进行了拍照。斯坦因发现这些佛像的风格与印度西北部的庙宇里的许多佛像极为相似。 1906年9月,斯坦因又来热瓦克,发现泥佛多被本地寻宝者破坏。他又挖掘了不少文物,并核对了1901年的图纸。 1928年,德国人椿克尔大肆挖掘,获文物6箱,虽一度被和田当局扣留,但后来仍被携往国外,今存德国不来梅市。 1929年6月12日,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考古舒适途中经过热瓦克,后于《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略为论及。 1942年,洛浦县当局发现此遗址,由县长周宝成派肉孜阿洪等民工挖掘了寺院墙北,出土涂金塑像3尊,完整泥塑佛像20尊以及五株钱、泥猴、碎古钱、珠子、檀香木等。次年呈报省府,组成古物保管委员会,在和田城举办了历史文物展览。这批文物的下落不明,其中存于县政府的2颗佛头50年代有人看到,后散失。 关于热瓦克的历史沿革和兴废年代,史无记载。学者据出土文物和佛像,壁画风格,以及以塔为主体的建筑格局推断为南北朝及唐代所建。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切提清真寺 米切提清真寺筹建于1982年,初建时占地两亩,经过后来扩建占地5亩,礼拜寺由伊斯兰教信徒捐款和集资近100万元修建的。寺院到1988年全部竣工,米切提清真寺目前是和田地区最大最豪华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可容纳5000人作礼拜,在平常做乃玛孜的人近1000人,在库尔邦节和肉孜节期间可达10000多人,形成盛大的-。 阿其克古代铁遗址 阿其克古代炼铁遗址于1958年发现,位于洛浦县城南30多公里的阿其克山峡谷中,在一山坡下留有许多古代的烧结物和残破的陶制鼓风口。附近一封闭已久的小山洞中还发现了一堆石凿和石锤,石凿和石锤表面敷满了赤铁粉末,这是最古老的开矿工具,阿其克炼铁遗址初定为汉唐炼铁遗址。 葡萄王 “葡萄王”位于杭桂乡乌斯坦乌其村,阿合买提阿洪卡下甫家院内。葡萄王出地面就分出3条主干,各主干又分出3至4条支干。这株葡萄王有150多年,每年产1000-1500公斤的鲜“马0”葡萄。 树的主人已90高龄,却耳不聋、眼不花,依然精神抖搂,像这株葡萄王一样。 “葡萄王”占地1.2亩,使这座农家小院非常清爽,显示出南疆农村特有的风味。1986年,被农村特有的风味。1986年,被定为和田地区重点保护单位。 杨树王 在洛浦县山普鲁乡尼扎尔村,有一棵210年历史的杨树王,高30多米,胸径2.4米,周长7.5米,5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将它抱住,树冠占地0.7亩。至今枝繁叶茂,生命力极其旺盛。 红柳王 洛浦县布亚乡巴西孜牙村农民托合提阿洪钯依提的院子里一棵150多年的古红柳,高12.8米,胸经0.4米,据托合提阿洪说,他的父亲出生以前这棵红柳就生长着,他的父亲95岁去世,他父亲去世时托合提阿洪50多岁,托合提阿洪现年105岁,依此推算,这颗红柳有150多年历史,被称为洛浦县的红柳王。 玉龙湾风景区(布尔库木水库) 洛浦县玉龙湾景区位于洛浦县多鲁乡,距县城12公里,距315国道7公里,是和田地区重点推出的旅游休闲观光综合风景区。 玉龙湾景区属于水文景观中的自然湖泊景型,夏季丰水期水量充盈,风景优美,湖水与周边沙漠巧妙组合在一起,湖边生长有大量植被,景色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该景区集雪山、芦苇湖泊、沙丘、沙滩、胡杨林、羊群、野鸭、白鹤、民俗村为一体,景区中部为连绵3平方公里的沙丘和空旷沙滩,湖泊水面最大时为1650亩,最小时为480亩,湖泊四周有大小不等的15个渔池,渔池四周被芦苇环绕。湖泊的西北外围为茂密的胡杨林,金秋十月,金黄的胡杨林、沙丘、雪山倒影在碧绿的湖面上,与湖上遨游飞翔的野鸭、白鹤、湖边的维吾尔民居、羊群构成了一道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景线。 现该景区已委托中科院新疆分院进行规划,规划设计面积为17.14平方公里,经过综合评分将该景区规划为3A级旅游风景区,计划为游人提供沙疗、沙浴、度假、垂钓、休闲娱乐等项服务。规划总投资为5522.47万元,总体规划建设期限为2006—2010年,当前已铺设县城至该景区的沥青路面7公里,修建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一个。 哈拉快力水库 哈拉快力水库位于洛浦县以南,距县城2.5公里处,蓄水量为2300万,最大水面时为12000亩,最小水面时为1000余亩,适合水产养殖和发展旅游。还有有鱼池19个,每个鱼池水面1.5亩,适合养殖甲鱼、鳝鱼、泥鳅、乌鱼、虾等鱼类。 江坎特 位于洛浦县正北45公里处杭桂乡境内。“江坎特”是维吾尔语,意思是让人送命的地方,这里具有典型的沙漠风光,一望无际的沙漠,茂密的胡杨林,无垠的芦苇滩,成群的水鸟生活在芦苇中,黄羊、雪鸡等动物出没于胡杨林中。每到夏、秋两季,这里风光洵丽,景色怡人,成为人们度假、游玩的好场所。 二、洛浦,张闻天(1900~1976)曾用名 详见张闻天词条 三、词汇:洛浦 luòpǔ 1.洛水之滨。 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宋周邦彦《燕归梁·咏晓》词:“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明杨珽《龙膏记·邪萌》:“虚飘飘暮雨朝云,笑宋玉枉赋巫山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叹陈王浪传洛浦仙姝。” 2.借指洛神。 唐梁鍠《名姝咏》:“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元张可久《寨儿令·题晴》曲:“佩环声真洛浦,水月面活观音。” 以下地名与洛浦县面积相当:吉林四平市黑龙江大兴安岭呼玛县内蒙古赤峰市阿鲁旗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甘肃省天水新疆巴音郭楞州轮台县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大红柳峡乡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山西大同山西运城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河县湖北荆州市
洛浦县景点列表
-
葡萄王树
葡萄王树位于洛浦县杭桂乡斯坦乌其村,这里院内院外,道路两边全是葡萄架,汽车行驶在葡萄架下,仿佛是在穿越茂密的丛林,葡萄树王位于一座乡村小院内,葡萄树的根是从十米以外的老住屋底下延伸过来,已有60多个... [全部]
-
江坎特
江坎特 江坎特位于洛浦县正北45公里处杭桂乡境内。“江坎特”是维吾尔语,意思是让人送命的地方,这里具有典型的沙漠风光,一望无际的沙漠,茂密的胡杨林,无垠的芦苇滩,成群的水鸟生活在芦苇中,黄羊、雪鸡等... [全部]
-
哈拉快力水库
哈拉快力水库 哈拉快力水库位于洛浦县以南,距县城2.5公里处,蓄水量为2300万,最大水面时为12000亩,最小水面时为1000余亩,适和发展鱼池19个,每个鱼池水面1.5亩,适合养殖甲鱼、鳝鱼、泥...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