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云南 玉溪 红塔区

红塔区介绍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北纬24°08′30″-24°32′18″、东经102°17′32″-102°41′37"区间,东与江川县相连,东南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县交界与晋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88公里,区内交通利,213国道(6车道昆玉高等级公路)和1993年建成的与全国联网的昆玉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在历史上,玉溪市红塔区被称为“省会屏藩”,她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无论在交通和贸易等方面,都处于重要地位。 自然概况 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东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市区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内最高点(高鲁山)海拔2614米,最低点(红塔区与通海县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1502米。幅员周边长161千米,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8.6%。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又名州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达350多千米,河网密度为0.35,水资源年均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9%。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500多种。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 红塔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如春。2005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1.9℃(5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0.5℃(3月5日)。全年日照时数为1947.5小时,日照率为44%。霜降从2004年11月27日始至2005年2月26日止,共93天;全年降雨170天,降水量814.3毫米。 历史沿革 红塔区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先秦时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县。蜀汉时为建宁郡俞元县地,两晋时为晋宁郡俞元县地。隋时置宁州总管府西爨地。唐贞观年间置求州,红塔区即为所属。玄宗时,云南为南诏控制。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诏以澄江为河阳郡,郡下辖温富州。温富州的设置,使玉溪市红塔区在历史上开始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宋代大理国时为河阳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新兴州,隶属澄江府,明清沿袭。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元年)国民政府撤销了府、州两级建制,由省直接管辖县,新兴州的建制被撤销,改为新兴县,管辖范围与原来的新兴州相同。民国2年(公元1913年),因新兴县与广东肇庆的新兴县同名,又改名为玉溪县。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月1日成立玉溪县人民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83年9月9日玉溪县改为玉溪市(县级),1998年3月15日,原县级玉溪市随玉溪地区改为地级玉溪市而改为红塔区。 人口·民族 2005年末,红塔区总人口40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67785人,非农业人口135105人;少数民族人口55317人,占总人口的13.7%。有汉、彝、回、白、哈尼、傣、壮等30个民族。人口密度401人/平方千米。年内出生人口4263人,出生率10.63‰;死亡人口1629人,死亡率4.06‰。净增人口26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7‰。 行政区划 2005年红塔区设玉兴路、玉带路、凤凰路3个街道办事处和北城、大营街、研和、李棋、春和、高仓6个镇及小石桥、洛河2个乡;81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17个居民委员会(含15个中心城区社区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委员会;878个村(居)民小组,其中:248个居民小组,630个村民小组;442个自然村。 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玉溪市聂耳路27号 经济概况 2005年,红塔区实现生产总值(现价)222.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实现人均生产总值55389元。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5.09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161.03亿元,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增加值56.02亿元。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2.3%、72.5%、25.2%。实现生产总值不含卷烟产销部分为7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9亿元。不含卷烟产销部分的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6.8%、38.4%、54.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区属实施市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24项,计划投资37.69亿元,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2.1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施国外引资项目7项,计划投资2724.22万美元。其中:年内新签和新增合同外资额619.2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71.2万美元,同比增17.9%。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724万美元,其中:出口额404万美元,进口额320万美元。成功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昆明钢铁公司及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华盛钢铁公司、天胜钢铁公司、雷森公司等项目及沃尔玛、苏宁、国美等著名企业落户红塔区,外(来)商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占区属固定资产投资42.02亿元的32.1%。16户外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9亿元,上缴税金3027万元,从业人数为4635人。 农业: 2005年,红塔区各级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克服自然灾害,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继续坚持以六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下同)9517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11.2%。其中:农业产值完成45300万元,比上年增11.1%;林业产值完成1884万元,比上年增23.6%;牧业产值46313万元,比上年增10.5%;渔业产值977万元,比上年增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03万元,比上年增长66.4%。农业商品产值74865万元,农业商品率78.7%,在上年基础上提高2.6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继续围绕“压粮、稳烟、增经济作物”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扩大烤烟、油料、花卉等种植面积,全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50.6∶49.4调整为46.4∶53.6,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0351公顷,全区人均257平方米。其中田5749公顷,地4602公顷;建成稳产高产农田(地)823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9.6%。全年粮食总产量6916.6万千克,比上年减583.5万千克;烤烟总产982.9万千克,比上年增长17.3%,上等烟比重63.35%,连续十二年居全市之首。油料总产975.6万千克,比上年增长8.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9670公顷,复种指数185.8%。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红塔区畜牧业以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主题,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以凤凰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共出栏肥猪41万头。猪、牛、羊肉产量达3457.7万千克,人均食肉85.8千克。 林业生产朝着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6.6公顷,其中:生态林151.6公顷,经济林85公顷。义务植树90.19万株,其中:成片植树4.4万株,零星植树85.79万株。全年完成村庄道路绿化19条、36.7千米,栽植行道树9123株,房前屋后绿化带2302.1平方米,栽植灌木3.91万株。年内新增封山育林面积6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48.6%。森林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面积1466.67公顷,防治率达95.6%。全区林业产值(现价)188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23.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5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639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11万个,完成工程总量135.3万立方米。实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6150件,实现灌溉面积效益24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千米,农田水利化程度达88.3%。有水库78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76座,总库容15146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10481万立方米。水利工程为全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供水11024万立方米。渔业生产利用水面养殖面积736.47公顷,比上年减少3%;鱼类产量125.4万千克,比上年减2.4%。年末,全区乡村从业人员179787人,比上年增加205人。其中:男91425人,女88362人。在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91887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51.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从事二产业的46329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5.8%,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从事三产业的41571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3.1%,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工业: 红塔集团2005年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区80户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列入改革改制。年末,累计完成改革改制77户,占96.25%。共调整职工身份7121人,新企业安置原企业职工3552人,自谋职业3431人,办理提前退休394人,内部退养607人;按政策解决遗属供养269人、精简下放272人的生活问题;解决因公伤残154人及特殊病患者81人的医疗补助费用问题。支付改革成本46708万元。改革企业顺利通过了市政府的考核验收。国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11户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全部完成改革改制任务。供销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服务“三农”做好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年末,有全部工业企业2798个,其中:国有工业企业8个,集体工业企业70个,股份合作企业4个,股份制工业企业478个,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12个,个体工业企业1820个,其他企业406个。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现价,下同)286.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不含红塔集团工业完成总产值11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在国有(不含红塔集团)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限额以上,下同),完成工业产值10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工业完成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集体工业完成8.08亿元,比上年减11.6%;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2.96亿元,比上年减7.1%;股份制工业完成5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他工业完成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救济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困难群众正常的生活和生产。2005年,救济人口6008人,给予粮食、化肥、衣物等救济折人民币61.5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726人。其中:城镇5218人,农村3508人。年内对“城低保”对象2739户,5218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26万元;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101户,3508人,发放农村最低保障金117万元。救济农村特困户5350人,优抚917人。 认真贯彻落实《老年-益保障法》,老龄工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以“面向基层、面向老年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年内,全区办理“云南省高龄老人优待证”1700本,办理“红塔区老年人优待证”1517本,累计办理“云南省高龄老人优待证”20177本,办理“红塔区老年人优待证”29992本,有50169位老年人持证享受各级的优待服务。 年末,全区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区直机关单位建立老年协会组织31个(有会员2327人),村(居)委员会老年协会组织67个(有会员34300人),社区老年协会组织15个(会员6238人)。区、乡镇(街道)、村、组四级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健全。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兴趣,就近就地开展了有益身心健康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年末,有门球队17支,参加人数185人;地掷球队15支,参加人数168人;健身操(舞)队296支,参加人数6369人;其他体育锻炼点378个,参加人数9102人。有老年文艺队432支,参加人数6926人,演出732场,演出节目3331个。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体育、文化生活,展示老年人的精神风貌。红塔区老龄工作获“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荣誉。 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354名“五保”老人落实兑现了供养补助,其中:在院供养117名,分散供养237名;有敬老院13所。年内,对239名农村特困老年人实行助养、助医。其中,省助养4人、助医2人,市助养9人、助医4人,区老龄委助养40人、助医30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助养150人。给每位老人一次性发助养金200元,助医卡200元。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合作,截至年底,全区共办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1056份,出险35人,赔付保险金额9567元。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年内有12户企业进行了产权转让,到2004年底,全区乡镇企业改革改制企业累计达612户。改制形式为:甄别摘帽248户、产权转让193户、有限责任公司51户、风险抵押承包46户、兼并40户、股份合作制29户、民有民营3户、租赁2户。其中涉及产权制度改革企业564户,占改革改制企业总数的92.2%。在改革改制企业中,累计有168户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112户企业办理了土地证,86户企业办理了房产证。年末,乡镇企业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抓投入增后劲,促发展,注重科技兴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认真抓改革增活力,抓管理增效益,重科技上档次。克服了电力供需不平衡、融资困难、原材料涨价、运输矛盾突出、成本增加等困难,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总产值(现价)148.13亿元,增长20.1%;实现利税总额9.55亿元,增长12.6%。大营街镇、北城镇、玉兴路街道办事处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20亿元,最高的大营街镇达33.65亿元;营业收入上亿元村(居)委会39个,比上年增加4个,最高的大营街居委会达18.87亿元;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44个,比上年增加14个,其中上亿元企业25个,比上年增加12个,最高的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达38840万元;上交税金100万元以上企业60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19个,比上年增加7个,最高的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达2710万元。截至年底,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51.2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 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度。2004年,继续深入贯彻0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精神,非公经济结构稳步调整,继续得到长足发展。年末,全区有个体和私营企业21053户,其中:私营企业1844户,个体户19209户。从业人员73375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1696人,个体户从业人员41679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5.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7.3%,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交通 区内等级公路四通八达,道路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2.6千米,其中:国道46千米,省道55千米,县道143.1千米,乡村道路1112.5千米,专用道26千米。公路密度为138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区及各乡镇道路全部实现了柏油(水泥)路面,全区442个自然村,已有440个通公路,两个通水路。 商业 2005年,全区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城乡发展态势良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年内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比上年增18.7%。从销售地域看:城市零售额23.7亿元,比上年增20.2%;农村零售额4.3亿元,比上年增11%。从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8亿元,比上年增20.4%;餐饮业零售额3.5亿元,比上年增11.9%;其他行业零售额0.6亿元,比上年增1.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零售额3.14亿元,占零售额的11.2%,比上年减12%;集体经济完成零售额4.85亿元,占零售额的17.3%,比上年增21.9%;个体私营经济完成零售额17.98亿元,占零售额的64.2%,比上年增35.5%;其他经济完成零售额2.03亿元,占零售额的7.3%,比上年减26.7%。全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9.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8%。 旅游业 红塔区山清水秀,繁花似锦,风光旖旎。有大量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是旅游胜地、度假佳境。旅游资源有胜地灵泉,绮丽龙池,峥嵘石城,神奇溶洞,幽静溪流,景点山清水秀,泉水澄澈,风光旖旎。主要公园、古迹有聂耳公园、荷花公园、东风公园、九龙池公园、万荷园、龙马溶洞、白龙潭、黑龙潭、玉泉寺、灵照寺、双林寺、借银寺等及汇龙生态园、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具有现代工业、生态农业观光价值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第一村大营街。这些景观与邻县的高原湖泊抚仙湖、星云湖以及著名的通海秀山、华宁的象鼻温泉组成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的特色生态旅游佳地。2005年,红塔区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依托“五山一村”黄金旅游线,打造“红塔区工业旅游、大营街城郊休闲度假游、黄草坝民俗风情游”三大旅游精品,先后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改善旅游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行业管理,狠抓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截至年末,全区有国内旅行社12个,高、中、低档宾馆、饭店、招待所等73家,总床位1万余张。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1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84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440人,比上年增长36.8%;实现旅游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101%;13家星级饭店平均床位出住率达53%,比上年上升9个百分点 以下地名与红塔区面积相当:云南玉溪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塔尔塔吉克乡青海果洛州达日县满掌乡山西大同新荣区河北沧州泊头市河南许昌市许昌县河南南阳卧龙区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韦州镇河南郑州新密市江苏南通海门市江苏南通海门市余东镇

玉兴路街道
玉兴路街道
凤凰路街道
凤凰路街道
玉带路街道
玉带路街道
北城镇
北城镇
春和镇
春和镇
李棋镇
李棋镇
大营街镇
大营街镇
研和镇
研和镇
高仓镇
高仓镇
小石桥彝族乡
小石桥彝族乡
洛河彝族乡
洛河彝族乡

红塔区景点列表

杞麓湖
杞麓湖

:杞麓湖距离通海县城1.5公里,与秀山紧密相连,又称通海湖,属南盘江水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约15米,总容量1.5亿立方米。 湖内盛产鲤、鲫、大头鱼等。岸边有人工筑起的海埂,即...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