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村介绍
红桥村位于周浦镇的东南角,东与瓦南村、界浜村接壤,西与牛桥村相邻,南与新场镇坦西村相连,北与康桥镇新苗村相接。红桥村于2002年11月由原水门村、红桥村、民治村合并组成。村里水路交通便捷,区级河道流经红桥村的有五灶港、六灶港、七灶港,河宽水深,是水上交通的主要河道;东西向的戴家漕、培灶港、小石桥港流经红桥村境域,南北向的五号桥港贯穿红桥村中部。陆路交通有东西向的周祝公路横穿红桥村中部。2005年,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落户红桥村,又建成申江路、康新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及园区内多条支路,使红桥村的陆路交通更加便捷。村民主要姓氏有:顾、范、徐、王、张、赵、黄、周、龚等,其中顾姓为最多。全村自然宅村61个。 2010年,红桥村辖33个村民小组,2018户,户籍人口4932人,全村面积为5.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6公顷。粮田面积94.6公顷。常年菜田面积62公顷,果树面积15公顷,鱼塘13公顷,实现农业总产值204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413万元,养殖业产值634万元;全村有落户企业9家,实现产值1962万元,税收188万元;村总收入499万元,可支配收入28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1219元。 建置沿革原水门村东与原陆弄村为邻,南与原坦直镇相邻,西与原渔潭村连接,北与原红桥村接界;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530户,1282人。清代,水门村境域属长人乡下乡十七保五区旧二十一图。民国时期,属瓦屑乡二保、四保地区。解放初,为沈庄区渔潭乡、怡园乡及新场乡的横浜村、牌楼村、账房村、五灶村的一部分。1954年,属沈庄区渔潭乡四社、五社、十七社、十八社及新场区坦直乡五灶的一部分。1957年,属坦直乡渔潭一社。1958年,属周浦公社6营4连、6连、7连。1959年,属瓦屑公社牌楼大队。1981年,改名为水门大队。1984年,改为水门村,隶属于瓦屑乡。 原红桥村位于周浦镇东南部,距周浦集镇约6公里;东与原陆弄村相连,南与原水门村为邻,西与原牛桥村接壤,北与原民治村为邻。原红桥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596户,1385人。清代,原红桥村境域属长人乡下乡十七保五区旧二十一图。民国时期,属瓦屑乡四保、五保、八保地区。解放初,为沈庄区渔潭乡布庄村、账房村及怡园乡黑桥村一部分。1954年,属沈庄区渔潭乡幸福二社、六社及怡园乡五社。1957年,为横沔乡及中心乡渔潭二社。1958年,属周浦公社6营。1959年,属瓦屑公社黑桥大队。1966年6月,改名为红桥大队。1984年,改为红桥村,隶属于瓦屑乡。 原民治村东与康桥镇原新庙村、窑墩村相接,南与原红桥村为邻,北与康桥镇原怡园村接连,西与原牛桥村连接。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530户,1140人。清代,民治村村域属长人乡下乡十七保五区新二十一图、新二十二图。民国23年,属船坊乡一保、二保地区。解放前夕,属瓦屑乡八保。解放初,为横沔区怡园乡民治村麦家村、中心村一部分。1954年,属沈庄区怡园乡三社。1956年2月,怡园乡部分地区并入瓦屑乡,民治村境域归属瓦屑乡。1957年,瓦屑乡并入横沔乡,民治村境域属横沔乡瓦屑五社。1958年,属周浦公社6营。1959年,改为民治大队,隶属于瓦屑公社(是年10月,民治大队划出3队40户、122人、耕地面积18.40公顷,建果元大队,种植桃、梨、桔等果树;1984年改为果元村;1985年8月21日,果元村撤销,并入窑墩村)。1984年,民治大队改为民治村,隶属于瓦屑乡。 1994年8月,瓦屑乡建制撤销,建立瓦屑镇,原水门村、红桥村、民治村瓦屑镇。2002年7月,原瓦屑镇、周浦镇建制撤销,建立新的周浦镇,原水门村、红桥村、民治村隶属于新的周浦镇。2002年11月,原水门村、红桥村、民治村合并,建立新的红桥村。 经济发展原水门村、红桥村、民治村均以种植粮食、棉花、油菜为主。 原水门村农业用地108.7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6.48公顷,果园林地面积4.73公顷,水产养殖面积7.13公顷;1992年,原水门村粮食产量817.52吨,棉花总产量(皮棉)14.10吨,油菜籽产量107.80吨,蔬菜产量296吨,西甜瓜产量295吨,水果5.60吨;养殖业以饲养肉猪、家禽为主;1959年,建副业中心场;1975年开始养鸡、鸭;1987年,开挖精养鱼塘2公顷;1987年,上市生猪978头、水产品22.50吨、家禽1.90万羽、鲜蛋19.05吨;1992年,上市生猪633头、水产品22吨;2001年,原水门村生猪圈存1700头,上市肉禽2万羽、鲜蛋30吨、水产品18吨,实现种植业产值210万元,养殖业产值150万元。 原红桥村有农业用地99.5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7.57公顷,果园林地面积6.17公顷,水产养殖面积5.80公顷;20世纪80年代后期,粮田面积减少,增加经济作物;1992年,红桥村粮食产量666.18吨,棉花总产量(皮棉)6吨,油菜籽产量74.90吨,蔬菜产量414吨,西甜瓜产量276.50吨,水果17吨;红桥村养殖业以饲养肉猪、母猪、家禽为主,1959年建副业中心场;1979年,与瓦屑食品收购站联营,建千头养猪场,1993年由私人承包经营;1987年,原红桥村上市肉猪1549头、水产品5.61吨,出售家禽2.20万羽、鲜蛋13.10吨;1992年,上市肉猪771头、水产品7吨,出售家禽3万羽;2001年,生猪存栏1080头;是年,原红桥村实现种植业产值386万元,养殖业产值360万元。 原民治村农业用地103.7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4.67公顷,果园林地面积14.82公顷,水产养殖面积4.30公顷;1992年,民治村粮食总产量605.82吨,棉花亩产(皮棉)61公斤,总产4.40吨;油菜籽亩产107公斤,总产64.30吨。养殖业以饲养猪、家禽为主;1958年,建大队副业中心场;1968年,发展饲料加工;1981年,创办养貂场;1982年,养殖业总收入6.85万元,上市生猪758头、肉禽3650羽、鲜蛋10吨;1984年,副业场由私人承包经营;1992年,原民治村上市生猪1122头、肉禽1万羽、水产品8吨,食用菌产值1.60万元,兔毛产值13.50万元,粮食总产量605.82吨,棉花亩产(皮棉)61公斤,总产4.40吨,油菜籽亩产107公斤,总产64.30吨;2001年,生猪存栏2200头,粮食总产量700吨;2001年,原民治村实现种植业产值240万元,养殖业产值150万元。2010年,红桥村实现农业产值204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413万元,养殖业产值634万元。 1958年,坦直供销合作社在水门大队8队私人住宅内开设下伸店。1959年,瓦屑供销合作社在3队开设下伸店;1972年,下伸店由大队接办;1973年下伸店搬迁至大队建造的新址。1983年,下伸店由私人承包经营。1966年,红桥大队设有供销合作社下伸店。1968年,由大队出资在周南公路红桥车站建造商业用房,下伸店扩大为合作商店,经营商品除日常生活必需品外,尚有五金、百货、棉布、烟糖、肉类等,有售货员12人。1970年,供销合作社在民治大队2队建下伸店,有营业员2人。1976年,迁址于6队。1982年,由私人承包经营。 1958年,周浦公社创办砖瓦厂;1962年,砖瓦厂归属水门大队,1968年停办。1966年,水门大队创办120目硫磺粉碎厂;1968年,筹办3R雷蒙机粉碎工业用煤;1980年,水门大队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硫磺粉碎、麻袋、塑料袋等;实现工业产值49.30万元,创利润20.15万元。20世纪90年代,村办工业企业先后以承包、资产转让等方式实行经营机制转换。2001年,原水门村有磨粉厂、合金厂、兴达化工厂等租赁经营企业,有三水耐火材料厂、汇丽集团五分厂等联营企业,主要产品有防水涂料、铁合金冶炼镁砂、润滑沥青等,实现工业产值800万元,创利润51.70万元。原红桥村工业起步于民国19年(1930年)吴志奎创办的黑桥艾绒厂,至2001年尚留1个车间继续生产艾绒;1956年,建立黑桥综合厂;20世纪60年代,又相继开办木业、服装等工业企业;70年代,创办红桥塑料厂;1983年,红桥大队综合厂主要产品有颜料盖子、艾绒等,实现工业产值40.50万元,创利润13.20万元;90年代,村办工业企业先后以转让方式实行经营机制转换。2001年,红桥村有红桥塑料厂、上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辉煌实业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200万元,创利润42.49万元。2001年,红桥村有红桥塑料厂、上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辉煌实业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200万元,创利润42.49万元。原民治村工业创办于1969年,有小五金、仪表、缝纫、刀具、冶炼等行业;1976年,建立民治大队综合厂;1983年,民治大队综合厂主要产品为手套、小五金等,实现工业产值34.50万元,创利润10万元;90年代,村办企业先后以转让方式实行经营机制转换;2001年,民治村有民治窑厂、民治硫酸厂、飞豪压铸厂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10万元,创利润19万元。 至2010年底,红桥村有工业企业9家,实现产值1962万元,上缴税收188万元。 2005年,红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8125元;201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11219元。 社会事业民国初期,原水门村区域始办私塾;民国36年(1947年),在副业中心场宅基创办益智小学,有学生30多人,1949年,学校更名为五灶小学,1953年,在原水门村8组办横浜小学,有学生30多人;1971年,五灶小学迁址,新建校舍,扩大为完全小学;1993年,合并至瓦屑中心小学。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黑桥(原红桥村4组)开办黑桥小学,至1949年,有教师2人、学生80多人;1960年,扩建为完全小学;“0”开始,更名为红桥小学;70年代初,红桥小学招收初中班,改办为红桥“五·七”学校;“0”结束后建校舍,办红桥中学,设3个班,后为瓦屑中学分部;1989年,红桥中学并入瓦屑中学;1993年,红桥小学并入瓦屑中心小学。民国25年(1936年),在原民治村2组建东周小学,有教师1人、学生35人;民国28年(1939年),转为公立学校,校名改为民治小学;解放后的1967年,建校舍7间,扩大为完全小学;1993年,并至瓦屑中心小学。 1964年,水门大队培养“赤脚医生”2人,创办大队卫生室。1956年,瓦屑联合诊所派医生在当时老黑桥地段设诊所;1964年,红桥大队设卫生室,培养“赤脚医生”2人。民国13年(1924年),医生范伯仁在原民治村1组老宅设喉科诊所,以祖传秘方配药治病,在浦东地区颇有名望;1970年,民治大队创办卫生室;1980年后,培养“赤脚医生”4人。1964年,水门、红桥、民治大队均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68年,扩大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只收挂号费5分,医药费全报。2000年,村民均参加南汇县大病保险,病人每年累计可报2万元。 2010年,红桥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2116人,收费总金额465520元,参保率达100%;对大重病补助38人次,计77695元;补助重残14人次、助学金40人次,计20100元;补助低保困难户25户和支边支疆人员23人次,共10910元。是年,还为779位老年人购买意外保险;有49名爱心人士“无偿献血”。 1993年起,瓦屑乡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村民积极投保。至2001年,投保率达99%。2010年,投保的3944人,投保率达100%。是年,红桥村享受小城镇养老的有3944人。 1980年起,水门、红桥、民治大队对老年社员实行养老退休补贴,凡年满66周岁的男、女老年人每月补贴10元。原水门、红桥、民治村每年在年底为困难户送上春节慰问金。三村合并以后,每逢重阳节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重阳糕和慰问金,对患有大重病、长期患病人员进行救助,并对两劳释放人员进行慰问和就业指导,每年为老年人体检1次,开展洗脚活动1次,每两年为育龄妇女普查1次。 至2001年,原水门村建成水泥主干道2公里、钢渣便道5公里;原红桥村建成水泥主干道4.35公里、钢渣便道3.88公里;原民治村建成水泥主干道2公里、钢渣便道6公里;3个村村民委员会驻地设有卫生室、商店、老年文化活动室,有线电视普及村民家庭。 2007年,红桥村对33个村民小组实施农村改水工作,到户进行自来水管更换,2008年,启动“白色路面家家通”工程,计划三年完成,结果提前一年基本完成。2009年,完成危桥改造8座,其中4座15吨级,4座5吨级。建成A型垃圾房7座。2010年,红桥村着手对民治路实施“白改黑”工程,并建成通车。 至2010年,红桥村有文化活动中心,配套有村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乒乓球室、放映室、棋牌室、健身室、篮球场、健身点和阳光舞台等。1986年,由民间艺人成立瓦屑乡联谊民乐队,后成为江南丝竹演奏队,成为红桥村的特色;民间艺人自发定期集中,交流技艺,并常在各个街镇、行政村进行演出。 所获荣誉 1989~1990年度,原红桥村被评为南汇县文明单位;1995~1996年度,原水门村被评为南汇县文明单位;1997~1998年度,原水门村、红桥村被评为南汇县文明村,2000~2001年度,原水门村、红桥村被评为南汇县文明村;2000年,原水门村、红桥村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 2003年,0红桥村总支委员会被评为“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2002~2010年,红桥村曾5次被评为上海市安全小区;2003~2010年,曾3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村民委员会、上海市敬老村委员会、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整洁村;2007~2009年,曾3次被评为南汇区“矛盾纠纷不出村星级单位”;2008~2011年,曾2次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2009~2010年,0红桥村总支委员会被评为南汇县“五好党组织”。 历任领导 1959~2001年,原0水门村(大队)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徐宝根、李根度、申新根、徐宝根、赵坤芳、孙桂龙、赵来根、王桂福、张勤初、邵志伟、顾永明、孙卫荣、王文忠。1959~2001年,原0红桥村(大队)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倪永泉、蔡士杰、顾友祥、范荣根、顾全根、顾美芹、冯志敏、汪建强、顾永明、冯新。1959~2001年,原0民治村(大队)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周生山、张鉴新、徐根法、张金根、范新龙、陆坤伯、周明初、张金根、顾文标、周世荣、李继峰、吴迪。2002~2010年,0红桥村总支(支部)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冯新、冯志敏。 1959~2001年,原水门村(大队)村民委员会主任(大队长)先后为:赵水根、顾小毛、祝水龙、孙桂龙、顾林根、王桂福、赵龙飞、顾小毛、邵志伟、范建飞、李继峰、孙卫荣、傅士年。1959~2001年,原红桥村(大队)村民委员会主任(大队长)先后为:马水根、徐锦山、顾荣生、龚才良、徐锦标、顾海根、冯志敏、龚才良、沈云长、冯新。1959~2001年,原民治村(大队)村民委员会主任(大队长)先后为:范永兴、顾林生、周生山、徐根法、张金根、范新龙、周秋生、张金根、范耀根、周永标、顾珍娣、顾利忠、吴迪、顾利忠。2002~2010年,红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先后为:傅士年、冯新、沈龙奎。 1977年,顾全根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1977年,傅进根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1978年,赵小弟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1987年,朱秀芳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1904年,冯新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1905年,冯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文历史 顾允贞 明末,南汇县黑桥(现属浦东新区周浦镇红桥村)人。字秋宇,号竹屏。明万历十年(1582年)举人,授南阳府通判,迁工部员外郎。任间,尝陈时事数千言,因未被采纳而辞官归里。明崇祯三年(1630年),受荐授礼科事中,再擢工部郎中,皆称疾不就。工诗,著有《绥禄堂集》、《听松轩吟稿》。 顾 翯 清咸丰年间,黑桥(现红桥村)人,字高羽,号秋岩。清光绪二年(1876年)岁贡。张文虎门生。勤学好问,工诗善文,亦精文字训诂学。课徒自给,家虽贫,却好为善。著有《怡颜书屋稿》。 顾 麟 清咸丰年间,黑桥(现红桥村)人,字祥甫,号趾卿,又号双红豆子,中年居上海市区。晚年归居周浦镇。清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学识渊博,工诗词。晚年力究医学,亦颇有成。著有《灵素表徽》、《内经疏证》等。 黑 桥 又名红桥,横跨在原北六灶港弯角处,东西向,石拱桥,因石呈黑色,俗称黑桥,正式桥名为“寿凝桥”。“0”中,群众把“黑桥”改为红桥。此桥于1970年拆除。 水 门 又名牌楼,据传,清朝前期,南汇地区的部分漕粮经五灶港运出,在西孙家宅(水门村)设中转站暂存漕粮,由孙家保管,西孙家宅位于五灶港的一条南支流两岸,孙家为了安全防范,在该支流接近五灶港处两岸打木桩,建造木闸门1座,人称水门。水门建筑一直残存到20世纪20年代。水门区域还曾有两座石牌坊,俗称牌楼(现已拆除)。还有9个地名与红桥村同名:安徽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红桥村安徽滁州市来安县新安镇红桥村安徽六安市寿县堰口镇红桥村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红桥村安徽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红桥村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义井乡红桥村广东清远市英德市桥头镇红桥村江苏南通如皋市丁堰镇红桥村四川成都崇州市崇阳街道红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