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镇介绍
双庙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文卫日新月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全国体育先进之乡和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双庙集位于黑茨河畔,集镇建设蒸蒸日上,中药材专业市场配套齐全,设备先进,供销、工商、金融、治安等服务行业以一流的优质服务诚迎天下商贾。双庙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饶。交通极为便利,双洪路横贯东西,东接105国道,双清路纵穿南北,北连河南省内地,20分钟可达界阜蚌高速公路,45分钟可到京九大铁路。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以小麦、大豆为主。中药材种植为本镇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桔梗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南韩、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养鸡为主的养殖业异军突起,积极发展鲜活禽产品出口创汇。交通极为便利,双洪路横贯东西,东接105国道,双清路纵穿南北,北连河南省内地,20分钟可达界阜蚌高速公路,45分钟可到京九大铁路。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有1.8万人从事务工和其他第三产业,思想先进,业务素质良好。 招商引资 双庙镇党委、政府坚决破除小农意识长期形成的认识障碍、素质障碍、体制障碍和环境障碍,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观念,秉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现实选择。进一步审视镇情、村情,找准优势,放大优势,用足用活各项招商引资政策,既千方百计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又千方百计的治理好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用足用活各项亲商、富商、安商政策,并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实施细则,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坚决保护在该镇投资兴业者的权益不受任何侵犯,保证他们来得放心、干得安心、过得舒心。 特色产业 双庙镇陶洼村位于该镇西南部,2220人,2387亩耕地,桔梗种植面积1438亩。由于在地理上紧靠桔梗种植基地李兴镇,桔梗的产业化生产让陶洼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是桔梗种植效益显著。桔梗种植周期一般为3—5年,药材长成后,每亩收入3500多元,平均每亩每年收入1000—700元,仅此一项每年收入118万元,人均500多元。 二是劳力外出走的顺畅。在桔梗生产中,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整劳动力外出后无牵无挂,一门心思赚钱打工,没有种植粮食作物那样高强度劳作,少了往返,多了挣钱的时间。 三是在家留守留的安然。在留守族中,涌现许多自发的组织,他们参与桔梗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成为家庭的又一重要收入来源。全村有包药(一种双庙镇 类似于二道贩子的经营)专业户50多户,他们走村串户,既方便了群众卖药,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有加工药材专业户,他们老少齐上阵,脱皮的脱皮,冷冻的冷冻,分检的分检,披丝的披丝,每人每天收入30—40元,各尽所能,都能找到挣钱的门路。 城镇建设 双庙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环境质量,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双庙镇各村总支、与全体党员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 一、让全体党员明确秸秆禁烧工作的目标:必须实行全面禁烧秸秆,禁烧时间为2008年5月20日至9月30日。禁烧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 二、要求全体党员不仅要做秸秆禁烧的模范,还要监督自己的亲戚做秸秆禁烧工作的模范。村总支-是本村秸秆禁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体党员是本村、组秸秆禁烧工作的监督者、模范遵守者。党员带头遵守秸秆禁烧,是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双庙镇 、讲大局的生动体现。 三、监督村建立禁烧工作责任制。党员要包到具体地块。24小时轮流值班,死看硬守,确保田间地头“不着一把火,不焚烧一处秸秆”。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违规焚烧秸秆现象。 双庙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实行“十户联保”监督制度。对十户农户的小麦面积、地块方位进行登记;在组长的领导下,十户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相互监督、轮流看守,如有发生连片或一片秸秆焚烧现象,其责任由十户共同承担,并接受相应惩处。 调解工作 双庙镇在开展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中,结合实际,严格落实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利用村级人民调解员优势,认真完成了前两阶段工作任务。该小麦 镇通过前一阶段会战活动,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镇人民调解工作“三个不”“三个有”。在工作目标上坚持做到“三个不”:事不过镇、调不过周、民不转刑。在工作程序上做到“三个有”:即受理纠纷有登记、调处纠纷有协议、巩固成果有回访。确保“百日会战”取得应有成效,目前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件,并按照包保到案、责任到人的要求进行了分解,及时化解了矛盾,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还有3个地名与双庙镇同名:山东德州夏津县双庙镇内蒙古巴彦淖尔杭锦后旗双庙镇四川达州达川区双庙镇